今年八月,一位刚刚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学子走红网络,她在自己的旧文《感谢贫穷》中表示:“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引发网友热议。瞬间,“贫穷”成为不少家长教育孩子或者许多成年人磨砺自己的所谓标准范式。
实际上,说王心仪感谢的是贫穷,不如说她感谢的是笑对贫穷的自己。同样,大家学习的不应是苦行僧似的生活环境,反而应当是她在困境中仍能保持的坚韧、乐观的态度。
贫穷只是诸多困境中的一种。世界上可以称之为困境的情况有许多,大到国难、天灾,小至任何可以让心情不悦的生活片段,而贫穷只是其中之一。由此观之,那些刻意营造艰苦生活环境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的,不妨这样去想:倘若真的只是“ 艰苦”单方面的作用,为何我们要尽力“ 克服”困难,而不是试图“创造”更大的困难以推动自己砥砺前行呢?因此不难推断,生搬硬套地片面吹嘘艰苦的条件,事实上只是画虎类犬,并没有领会“寒门出贵子”这样人人称道的传奇故事背后,真正发挥作用的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贫穷背后真正值得学习的是对待困境的态度。在安逸的生活条件下,校园贷负债、病态追星、精致利己成为正在蚕食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蛀虫。这样看来,在逆境中成长还能保持乐观的态度是多么稀有珍贵。正是持有乐观的态度,才能总是在困境中发现生机。同时,也正是凭借坚韧的力量,才能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暴风雨后迎接黎明。这样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才是“感谢贫穷”背后真正值得我们学习、推崇的。
《感谢贫穷》走红的同时,“感谢贫穷比贫穷更可怕”“这种网红式卖惨没什么可感动的”等言论也层出不穷。尽管片面地学“苦行僧”是不可取的,但这也不代表我们要讽刺、鄙夷贫穷。社会的确有阶级,但人是不分高低贵贱的。追求美好生活是每个人都应当享有的权力,每一个阶级的人都可以也有权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跃迁。社会总体资源固然有限,但倘若有人将他人的积极进取看作是“侵占”自身早已享受的优厚资源的表现,并因此讲一些风言醋语,未免就太失风度。如果是出于自己做不到笑对困境,而对拥有优秀品质者发起攻击,自然更是软弱无能的表现了。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是随时杀出的那一匹黑马,也可能是下一瞬间就要陨落的巨星。追求更加优越的生活是人的本能,但勇于直面并解决困境的品质却需要我们不断历练。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对于处在人生大好年华的青年人更应如此,只有这样,才有资格在成功的时候回首感谢那段艰苦岁月以及曾经笑对困境的自己。
(编辑:黄诗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