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祥忠|数字艺术创新文化表达

来源:人民日报浏览次数:16发布时间:2025-01-13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为科学与艺术深度融合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为数字艺术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人工智能技术在文本、图像、音乐和视频生成领域的日臻成熟,正在从根本上改变艺术创造和文化生产的方式和流程。空间计算、生成式世界模型等新技术,为数字艺术奠定了腾飞的基础。在人工智能这个强大的“共创者”帮助下,普通人参与艺术创造从未如此便捷。“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再是比喻和形容。

人文精神是数字化的灵魂。当下,凭借沉浸交互的审美体验、虚实结合的表现形式,数字艺术让传统与现代相融、科技与人文相通,成为承载文化、传承精神的重要手段。文旅沉浸空间、新媒体演出和数字艺术展等,成为年轻人的休闲新时尚。数字艺术正在不断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美感和现代表达。2024年,“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举办、中国美术家协会成立数字艺术艺委会,为数字艺术的发展翻开新篇章。中国传媒大学也在探索智能时代的数字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率先创立了“人工智能生成艺术”研究生专业,应用自研AI技术创作的《龙门》《致亲爱的自己》等作品在国际上屡获大奖。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入实施,数字艺术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动力,重塑当代社会的艺术生态和审美体验。

AI生成短片《致亲爱的自己》剧照。中国传媒大学供图

在全球网络空间,数字艺术也将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数字动漫、游戏电竞等数字艺术形式是当代青年群体中最受欢迎的文化内容。借助互联网无界传播的特性,数字艺术成为跨越文化差异和语言区隔、增强国际传播亲和力和实效性的重要手段。《黑神话:悟空》让全球玩家沉浸式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一些国产网络文学和动漫作品在国际上已形成固定受众群体,这些都表明数字艺术在助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方面潜力巨大。

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需要加强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数字艺术变革,让我们重新思考“艺术为何”“艺术家何为”等本体问题。在算法和数据深度介入艺术创造的智能时代,将中国的数字艺术深深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同时引导数字艺术“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发掘和培育更多优秀青年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新的一年,大步向前的中国数字艺术必将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

刊登于《人民日报》2025年1月2日20版美术副刊。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