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举办2025国际形势闭门会

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129发布时间:2025-01-02

(通讯员 洪丹丹)近日,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在学术会议中心召开2025国际形势闭门会。

本次闭门会旨在探讨美国大选后的中美关系与全球治理并探索中国应变之道,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参加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少将唐永胜教授、外交学院院长王帆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所长倪峰研究员、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吴志成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袁正清研究员、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赵可金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方长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任洪生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魏玲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烈英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孙英春教授参加研讨会。

张树庭表示,学校坚持“交叉融合、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推动国际关系学与新闻传播学深度融合、互促互进;立足学科专业优势,汇集全校资源力量,高标准建设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着力打造国家信得过的智囊团和高端智库。他强调,未来,中国传媒大学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全力推动国际传播、国际关系、区域国别学等学科领域高水平交叉融合,携手兄弟院校、学界业界,积极探索构建中国国际关系自主知识体系的有效路径,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金勇主持会议开幕式。

会议主旨报告环节由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庞亮主持。唐永胜在报告中指出,自冷战结束以来,从911事件、美国次贷危机到乌克兰冲突,国际体系正经历最为深刻的变革。他强调,须跳出传统地缘政治方法来解决新时代挑战。王帆分析了特朗普对内对外政策的双重逻辑。他指出,美国制造业回归和传统能源开发政策背后反映了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根本取向,预判其第二任期对华政策将更具“交易性”特征。吴志成系统分析了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的挑战。他指出,当前全球治理存在理念落后、效能不足、发展中国家代表性严重不足等问题,中国应在参与全球治理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在关键领域成为引领者。倪峰从历史视角分析指出,2024年美国大选反映了美国社会的深层变化。他认为,特朗普当选从“变量”转变为“常量”,预示美国将进入一个保守主义的政治周期,将深刻影响美国的内政外交取向。

圆桌论坛环节由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肖欢容副院长主持。贾烈英指出,在特朗普2.0版启动之际,涉外院校应利用其独特优势,加强政治学与区域国别学的深度融合,创新国际事务专业教育模式,培养既懂国际关系又精通区域研究的复合型人才。袁正清结合美国大选结果,提出“发展型国际社会”的重要理念。方长平认为特朗普第二任期可能进一步减少对国际组织的支持,建议中国应加强数字经济和供应链的多边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制度建设。谢韬认为特朗普再次当选后,美国冷战红利消耗殆尽,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与国际斗争的中心,需积极塑造应对全球治理新挑战的角色。王文基于大量实证调研指出,对美研究需要突破传统学术范式的局限,从广泛的实践中寻找答案,包括加强对民主党的深入研究。赵可金在分析中美关系新格局时指出,当前世界正处于近代以来的世界格局变迁与21世纪以来新兴力量崛起两大“变局”交织期,2025年后,美国外交将体现“先内后外、先亚后欧、先经后政”的特点,未来中美互动将更依赖最高层直接对话,东南亚等“中间地带”将成为双方力量汇集的重要区域。任洪生从世界体系理论视角分析了东亚格局变化。他指出,韩国作为跃升核心区的国家在高端领域与中国形成竞争,而越南在半边缘区域的快速发展也对中国带来新的挑战。魏玲分析了特朗普再度当选对东亚地区秩序的影响,她指出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新挑战,但东盟国家稳定发展的需求和中国——东盟贸易的韧性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孙英春从跨文化传播视角分析指出,近年来中美人文交流面临新的挑战,建议在加强文化自信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人文交流实践,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实现文明互鉴。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馆长龙小农、学科建设与规划处副处长马奇炎、科学研究处副处长李玲飞以及电视学院、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本次会议。

此次闭门会体现了高水平的学术研讨和战略研判,展现了中国学界对世界形势的深刻洞察,展示了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在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领域的特色和优势。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在未来将与各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着力推进具有传媒特色的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