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高宇 王雪晴)3月15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以下简称“‘原理’”课)“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跨校集体备课会,邀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以及两校“原理”课教学团队一线老师,围绕“专题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进行深度备课。双方就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实践等问题展开热烈研讨,共享案例,交流经验。备课会由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波主持,王锦刚副院长参会指导。
在说课展示环节,中国传媒大学承担“原理”课教学任务的青年教师魏飞进行了说课展示,他就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翻转课堂的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重点内容中进行了展示,重点展示了“专题二”中部分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安排。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系主任黄传根在说课展示环节,结合课程教学要求和自身教学实践,提出“原理”课教学,一是要有选择性地讲好案例,结合学校特色、学生专业学科背景,引用不同的案例,将案例讲透、讲好;二是注意翻转课堂,以学生举例、教师点评为主要模式;三是要善用视频资料;四是要旗帜鲜明地辨析错误认识,反对各种错误认识。
在两校教研室交流发言环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吕红霞提出,讲授“原理”课重点在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在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将传统文化嵌入课堂中,更好地讲好文化自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王丽丽就如何解决理论远离现实生活的问题进行分析,她提出课堂中要用新事物新技术来贴近学生,主动给学生提供讨论的空间,将课堂的一部分让渡给学生。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静敏就在“原理”课中如何实现好中国化、时代化进行探讨,她提出在教学设计方面应该贴近现实,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搜集案例以及新的教学方法;实践上要贴近学校特色、贴近学生专业;手段上尽可能地使用新技术、新手段。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景满华提出,“原理”课的讲授应注意历史性维度和发展性维度的结合,注意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
在自由交流环节,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高宇表示,跨校开展集体备课的目的就是走出去,和更多的同行一起备课,真正地就某一讲、某一部分、甚至某个知识点开展头脑风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高磊表示,两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之前就有着深厚友谊,希望以此为契机,未来更多地开展有组织地备课、有组织地科研。
在点评环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晓霞对跨校集体备课的形式予以肯定,她表示这种备课方式很值得推广,希望未来两校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对备课内容及效果表示肯定,他表示,集体备课是提升思政课质量的重要抓手,此次跨校集体备课形式是在真正落实集体备课,是真备课、备真课。更为重要的是,思政课格局提高是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通过集体备课活动能够更好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刘院长指出,两校都是行业特色特别鲜明的学校,在思政课建设方面具有共性问题,期待两校未来在其他思政课程、教学研究上开展更多、更深入的合作,真正让学生们领悟到思想之美、课程之美、理论之美。
(编辑:陈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