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春晚|郭建平:道具制作需要工匠精神

来源:校友工作办公室浏览次数:1396发布时间:2021-02-15

郭建平,2012年至今负责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道具设计工作,系中国传媒大学2002级影视节目制作专业校友。

《中传人》:是什么机缘让您开始了舞台道具方面的工作?

郭建平:在大学入学前我就对舞美非常感兴趣,大学期间我读的是影视制作专业,这为我之后从事电视工作打下了基础。至于我为什么走上舞台道具制作这条路,我觉得也没什么确切的原因,只是觉得做这件事特别有意义。当看到我设计制作的道具能在舞台上使用的时候,我会感到特别有成就感。我来到中央电视台工作时也是从基础的一些电视工作做起,通过自己慢慢的摸索与尝试,发现还是舞台道具设计这条路比较适合自己,我个人也比较喜欢。

《中传人》:您如何看待道具设计?道具工作在春晚的舞台上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郭建平:其实相较于服装、舞美等内容,道具一直是一个不太被大众所关注的领域,道具设计这项工作也不适合直接衡量它的价值。比如说节目要求道具组做一个杯子,我们就严丝合缝地亲手做了一个完全符合要求的杯子。但是杯子本身的价值不高,也许在市场上十几元钱就可以买到,那我们做的这个杯子值多少钱就无法计算了。

在实际的舞台上,大到小品节目的整个布景,小到舞蹈演员手里的小道具机关,都离不开道具设计工作人员的努力。每年春晚筹备一开始,我们的工作也就开始了。我们要根据每一个节目的具体需求不断地设计、制作道具。大致来讲就是根据导演的要求,我们就要尽可能地赶时间去制作,完成时间长则需要几周,短则两三天。我们要先画图纸、制定方案,然后再去制作,重要的道具制作完成后还需要反复的试验与调整,这些都是春晚筹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中传人》:您认为春晚道具这一工种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郭建平:我觉得最大挑战是春晚的筹备节奏让道具设计制作时间非常紧、任务特别重。我一直希望每一件道具都可以由我们亲手去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善尽美的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自己做的东西自己心里会踏实许多。毕竟道具呈现在舞台上是要给全国人民看的,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把道具做好。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与时间赛跑,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道具,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特别大的挑战。

《中传人》:您心目当中春晚舞台上“好道具”应该是什么样的?

郭建平:首先是道具得看起来没有明显的漏洞。比如在小品当中给节目做一面客厅的墙,我们一般给自己家刷墙,这墙肯定不能深一块浅一块的有色差,所以在舞台上的墙面也必须得贴近生活,也就是说它看上去必须是真实的。不仅如此,我们在根据导演的思路去设计的同时,还要达到节目对道具功能性的要求,这样的道具才能算的上是合格的。当然,如果满足需求之后还有时间去雕琢,我们就可以考虑再给道具锦上添花,做一些更多的润色,这也算是一种工匠精神吧。

《中传人》:您从事了那么多年春晚道具工作,有什么经验之谈?

郭建平:道具制作本身就是一个“杂家”工作,它需要从业者有各个方面的知识,这当中包括美术的、制作的、机械的、甚至历史上的知识,一个都不能缺少。除此之外,我经常会对年轻人说:“我们的道具制作要严谨。同时必须准确知晓导演的要求。”制作道具最基本的就是要明确究竟要做出什么以及做出来的用处。比如导演要求做一个碗,这个碗是大碗还是小碗?是喝汤用还是喝酒用?做黑瓷、白瓷还是青花瓷?这些细节都必须清楚。道具工作需要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不能仅仅埋头做事,还要学会观察和思考,要有自己的表达和想法。最关键的是要有工匠精神,做道具必须事无巨细,只有高质量完成工作,才能避免重复作业。这算是我多年从事道具工作积累的一些经验吧。

(编辑:尚新英)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