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春晚|邹为:承载少时梦想的春晚记忆

来源:校友工作办公室浏览次数:2182发布时间:2021-02-13

邹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节目中心导演、制片人。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歌舞类节目导演,201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吉林长春一汽分会场导演,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副总导演,系中国传媒大学1995级文艺编导专业校友。

每一次都力求创新,每一场都真挚饱满,在成为总台春晚副导演之前,邹为导演的履历已足够丰富。但春晚对他而言,不仅仅是电视人梦想的舞台,更是从少年时期就秉承的一份热爱。


从“资深观众”到幕后导演

1989年初,央视春晚彩排现场。在《春节序曲》悠扬的的合奏声中,西洋乐器与民族乐器相映生辉,节日氛围瞬间点燃整座会场。观众席中坐着一个青涩的初一学生,聚精会神地盯着舞台,直到最后一个节目结束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这位少年就是邹为。

第一次亲眼见证一台国家级晚会的排演,邹为异常兴奋,也正是从这一年起,他坚持每年到现场看春晚,这个习惯持续了整整十年。

“我的父亲在春晚导演组工作,他一忙起来就顾不上管我,我就自己跑到观众席上,眼睛直瞪瞪地看。”邹导说,“十几岁的年纪都是比较好动的,但我特别奇怪,坐那儿一看就是一整天,有时候觉得不过瘾,除夕晚上还要再在电视上看一遍。”

团队的同事都说,邹导是吃春晚剧组的盒饭长大的。“这还真是句实话”,邹导笑道,“那时候没人管我,我就到后台跟着演员们一起吃,吃完就继续看。”

在耳濡目染下,一颗“做晚会”的种子开始在邹为心里生根发芽。问及原因,他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没有什么原因或理由,可能天生就爱这个吧!”

六年后,在高考志愿表上,他坚定地写下“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编导专业”。


如今的邹导又如初中时那样,回到春晚剧组吃起了盒饭,但身份却从观众变为了副总导演。“现在想起来还是挺奇妙的,有种儿时梦想成真的感觉”,邹为导演说道。但在得知这一消息的当下,压力却比喜悦先来。

接到通知时,邹导正在福建参与“心连心”演出。“领导给我打电话说让我担任2021年总台春晚副总导演,要我尽快回北京参加动员会。”提起当时的感受,邹导回忆说:“当时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但压力一下子就涌来了。”

虽然邹导之前多次参与过春晚创作,但此次作为总导演组的成员之一,依旧感受到难度和压力。“觉得自己处在这么高的平台上,面对的是春晚这个国家品牌和数以亿计的观众,一定要思考怎么样才能把节目做好、怎样能出效果、怎样能让观众喜爱。”

站在观众角度力求创新

“力求创新”是邹为导演一直以来的风格,从民歌大会到元旦晚会,从五四特别节目到总台春晚,邹为导演的每一次操刀都寻求新突破,并赋予节目新的特质。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央视春晚中,邹为担任吉林长春一汽分会场导演。当时邹为导演及团队为了体现吉林长春一汽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位置,把汽车元素作为分会场的首要选择。在舞台上,汽车都“活起来”了,与真人演员互动演出,同时利用了地面投影和楼体投影相结合的方式,让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在大年三十当晚,上百辆汽车组成的方阵震撼出场,AR机械臂、AR汽车、AR雪人等元素跃然出现,让春晚观众分外惊喜。

“希望能够出其不意,让观众耳目一新”,这是邹导对自己的要求。2021年总台春晚中,邹为导演负责创意节目及魔术、杂技、少儿、武术节目等,虽然不少节目是“规定动作”,但如何别出心裁,是邹为导演给自己的课题。


在春晚诞生至今近40年的时间里,技术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促进了表达方式的多样化。其中,艺术与技术如何有机融合,是每位文艺创作者都会遇到的难题,邹为导演认为,对春晚来说首先要内容立得住,内容为王,然后再让技术服务于内容表达,在形式上进行创新。“以前的春晚技术条件还不成熟,视效配合还没有这么复杂,但现在我们必须考虑得更加全面,不但内容要精良过硬,还要把先进的技术融入进来,才能在视觉呈现上给大家惊喜。”

面对如今“众口难调”的现实,邹导说因为自己正是从“资深观众”走来的,所以非常理解观众对节目的要求和想法。

“做春晚不是孤芳自赏,不是做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的节目需要既符合观众的审美期待,又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对此,邹为导演表示自己及团队将主攻两个方向,一是在节目中体现出其不意的创意想法,同时针对热点话题进行内容设计,二是将运用先进的科技元素,给观众带来“精彩亮相”。

忆往难舍母校情

回想起在中传的日子,邹为导演的语气中添了几分放松与快活,仿佛记忆的卷轴在眼前徐徐打开,熠熠生辉。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学四年做的第一场晚会。

入校那年恰逢文艺系系庆,他们有机会与老师一起参与创作。邹为当时负责的是道具和服装,在没有现成品的情况下,为了舞台视觉更好地呈现,他决定自己动手做道具。

“我们特别想要一个大凤凰做主视觉,就和几个同学一起,趴在地上,用‘米菠萝’(泡沫板)一点一点用小刀刻出来。”在奋战几天几夜后,一只四五米长的凤凰出现在小礼堂舞台上,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当时一点也不觉着辛苦,和同伴们在一起做喜欢的事,就是最难忘的记忆。”

他们既是这场晚会的制作者,也是节目表演者。随着《真心英雄》的歌声响起,邹为和同伴们一起走上台——

“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和心爱的朋友热情相拥,让真心的话和开心的泪,在你我的心里流动......”

在那一刻,歌声抚平了所有疲惫,唯有这段共同并肩的日子牢牢刻在心里。

邹为导演说,时至今日他都保存着当年的录像带,班级聚会时也会放,“大家一块儿看看二十多年前的我们,挺好。”昔日同窗如今依旧保持着密切联系,“我们在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打气,就觉得好像又回到学校的氛围里。”


在邹为导演看来,母校给予了他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致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既然我们是中传人,就要拿出我们的职业素养,用心对待每一个节目,争取不留遗憾!”

“中传人”这个身份不仅缔结了情同手足的同窗情谊,也拉近了许多中传学子的距离。在邹导的组里,时常有实习的师弟师妹,大家都会因为共同的身份感到亲切。在邹导看来,与师弟师妹交流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我有时候会和他们分享一些过来的经验,他们也会带给我一些更新的、更时尚的想法。”

从“看春晚”到“办春晚”,从“资深观众”到春晚副总导演,这不是美梦成真的童话,是对努力者的奖赏。对春晚舞台的热爱、严谨细致的态度、大胆创新的精神,邹为导演不断启发着后来的从业者。

(编辑:尚新英)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