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春晚|陈临春:特殊的春晚情,坚定的信念感

来源:校友工作办公室浏览次数:1864发布时间:2021-02-13

陈临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副主任、大型活动中心副主任。2008、2011、2021年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2017年至2020年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总制片人,系中国传媒大学1983级电视导演系校友。

从1983年诞生至今,春晚已经走过了将近40个年头。作为参与过十多届春晚的陈临春导演,春晚于他,有一种特殊的缘分与情感。1983年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1990年加入春晚导演组,在执导过2008年和2011年两届春晚、担任2017年至2020年四届春晚总制片人后,今年陈临春将“再掌帅印”,担任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

与春晚的特别缘分和情感

“我的名字里就带‘春’,一说起春晚,我就感觉好像喊到我一样。”也许正是有这样莫名的缘分,陈临春导演对春晚有着特别的情感与信念。

1983年,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诞生,中国电视文艺节目自此迎来新的里程碑;同年,陈临春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导演系,这里是他“导演梦”开始的地方。90年代,春晚迎来“黄金时期”,也正是在1990这一年,陈临春正式加入春晚导演组,开启与“春晚”结缘的职业生涯。

没有人能一上来就“空降”成为总导演,前期扎实的学习与积累是非常重要的。陈临春第一次加入春晚剧组时,负责的节目是提线木偶《小猴唱歌》。虽然只是个简单的小节目,但他毫不松懈,只要一有空就去给各个工种“打杂”,是灯光、道具、音响、摄像组的常客,还初识了首次参演春晚的新人赵本山。

“当时语言类节目的‘红人’是陈佩斯、朱时茂、姜昆等,他们是春晚舞台上的顶梁柱。”回忆起往事,陈导感慨地说道:“那年是赵本山是第一次来春晚,我也是第一年,他碰巧需要一个导演带着,就让我去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们建立了非常好的工作关系。”经过前期漫长的学习和积累后,陈临春广泛地接触了春晚的方方面面,进而为以后的导演工作打下基础。

也正是因为深度参与过最基础的春晚工作,陈导格外爱惜每个参演人员。他说春晚剧组有个习惯——晚会结束后剧组全体人员会一起吃顿宵夜。他说,在春晚舞台上有许多默默无闻的伴舞团,他们甚至一晚上一个近景镜头也没有,“他们都是为春晚奉献过的,至少一起为大家补个团圆饭。”陈导每一次再累都会坚持参加这顿“散伙饭”,向团队演员表示感谢。

2008年,陈临春首次担任春晚总导演。就在春晚筹备循序渐进地推进时,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迅速波及全国20个省市,受灾人数超过一亿。陈临春导演敏锐地捕捉到赈灾中人们众志成城的爱国救灾情绪和高涨的团结精神,以一首韦唯白雪韩磊廖昌永的歌曲《大雪无情人有情》将晚会气氛推到高潮,令无数观众感动落泪,至今印象深刻。

今年的形势同样严峻,上半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阴影挥之不去,全国人民都亲历了这场艰难的“抗疫阻击战”。202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陈导表示,在这个特殊时期,每一个中国人都期盼一个团圆年,欢欢喜喜过大年仍然是全国人民的期望。对于2021年春晚而言,要把握全国人民期望美好生活的心态和心情,要抓住“动情点”。“动情点”对一台晚会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凝聚晚会的主题思想,进行情感升华,最终推动情绪进入高潮,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

陈临春导演表示,2021年春晚将通过营造“动情点”,充分关照抗疫中涌现出的动人情感,“可以想象,到了除夕这个特殊时刻,通过我们的创作设计,大家累积的爱国情、亲情、友情等等都会迎来爆发。”陈导用了“万民安康”四个字来概括2021年春晚的主题,“老百姓都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万民安康,希望来年是个好年头。”

当总导演如同驾驶一艘巨轮

春晚作为全民瞩目的重大国家级文化活动,代表了国内晚会的最高水准,难度和复杂程度可想而知。陈临春导演在谈及此时作了个形象的比喻:“做春晚总导演就如同驾驶一艘巨轮,这么庞大的一艘船,总导演要奋力把它往前开。”

“筹备组刚刚成立,驾驶舱上只有几个人,但就是这几个人,就要把这艘大船启动起来。”万事从无到有固然困难,但对陈临春来说,最难的在于对演职员情绪的调动。

“我们筹备春晚的时候都是穿着短袖,但是等到春晚直播的时候已经穿上羽绒衣了,”由于筹备期距离春晚真正开播还有些时间距离,许多人往往无法提前进入春晚的“备战”状态,“筹备期虽长,可我们不能等到春节真的来了才进入节日的气氛里。节目创作、编排思维、乃至所有剧组人员,必须从一开始就投入到春节的情景里,这就需要我不断地把春晚的感觉传输给他们、影响他们、感染他们。”

除此之外,协调社会各方、争取各个部门的支持,也是统筹过程中会遇到的难题,一个几分钟的环节可能会需要协调十几个部门。在2008年春晚零点前夕有个特殊设计,要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全国观众将第一次通过“嫦娥一号”的拍摄看到月球的真面容。这短短2分钟展示的背后,是陈导先后去航天城指控中心、中国航天集团国防科工委、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中国航天员中心、国旗班等多个部门争取的结果,才在春晚舞台上有了共奏“天地交响”这一精彩呈现。

驾驶一艘大船航行,难免会遇到风浪。陈导回忆起2008年那次春晚,有一个节目至今都让他记忆犹新。在距离春晚直播只有两天时,我国雪灾突然加重,南方多个城市告急。当时要临时加一个赈灾的朗诵节目,这意味着一天之内必须把演员召集齐,第二天直接登台演出。“当时情况太紧急了,好多艺术家已经订好节目结束返程的机票了,甚至备播带都来不及准备。”陈导回忆说,当时的情景真的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春晚可以说是‘国家项目,台长工程’,它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意味着春晚是集全台之力攻破困难,能够得到全国各方的帮助,”陈导说道,“大家都会尽量配合晚会需要,这时候春晚的品牌效应就凸现出来了。”在紧急统筹之下,白岩松、李瑞英、姜文、陈道明、濮存昕等人如约走上舞台,再现了抗雪救灾过程中的一幕幕感人片段,诗朗诵《温暖2008》首次登台获得圆满成功。

春晚一直是中国人在除夕夜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和家人围坐在年夜饭旁,热热闹闹看春晚也成为了几代人保留下来的仪式感。

但现如今的年轻人似乎有了更多娱乐、消遣方式,面对年轻受众的部分流失,陈导认为,春晚在传播上一定要适应技术发展和大众审美习惯的更迭。春晚不是闭门造车,更不能固守在个人思维里,而应该捕捉当下的流行趋势,才能够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就比如当年春晚‘抢红包’的出现,那可是红极一时,就连春晚主持人在候场时也要抢一抢呢!”陈导笑言,“抢红包就是当时一次成功的创新,发红包既亲切,又是一种习俗,所以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陈导认为,春晚需要不断创新,更需要关照到所有观众,而不仅仅只是打开电视机的人,只有和广大人民产生密切关系,春晚才能不断与时俱进,获得长足发展。

春晚台前幕后的“中传身影”

2020年8月1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启动会正式公布了陈临春担任总导演,夏雨、邹为、赵越担任副总导演。这意味着辛丑牛年春晚正式进入筹备阶段。“我们春晚总导演组的四位导演都是中传毕业的,这还真不是特意的安排,纯属巧合。其他三位导演都是因为有前期扎实的积累,凭借自身的业务能力成为春晚的主创团队。”在视听行业中,中传人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从台前到幕后,无数优秀的中传人用自己的努力,构筑起中国传媒业的大厦。

谈起“中传人”这个身份,最难忘的就是在母校的经历。提及母校,陈临春感慨地说道:“1985年,我和校学生会张歌东等同学一起创办了第一届‘广院之春’校园歌手大赛。那时候条件艰苦,我们没有得到任何资助,全都是我们学生会几个人一起办起来的。”

那时的“广春”,没有绚丽的舞美,只能用拉花和横幅勉强装饰舞台;没有夺目的聚光灯,只能在铁皮罐头盒子里加一个灯泡挂在台上......即便是如此简陋,但台下早早就挤满了同学,有很多来晚的同学没地方坐,直接就爬上舞台边缘直接坐下,和选手们脸对脸,选手和观众没有距离,互动也毫无隔阂。台上的人说话,台下的人就接话;台上唱歌,台下就抢先把歌词唱出来。台上台下互动的传统至今还保留着,”陈导笑着回忆,“现在来看,这应该是晚会互动最早的雏形吧!”

如今,第一届“广院之春”已经过去整整35年,“广春”仍是中传最具特色的品牌活动,这35年里,无数学子为了理想与热爱登上这一舞台。但任凭岁月流转,中传学子敢为人先、大胆尝试的精神基因代代传承,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中传人身体里。

“确确实实在视听艺术行业里,中传人是占优势的,”陈临春说,“每年在春晚剧组,中传人随处可见,大家在闲暇之余经常聊的是母校的事。”陈临春认为,作为中传人,更应该关心春晚、思考春晚,了解春晚的发展变迁,才能挖掘出新视角、新创意。“既然是学视听艺术的,春晚就与我们密切相关,甚至关乎到以后的‘饭碗’,所以更应该多多关注。有朝一日机会来了,只要把握住,就能有所成就。”

对于中传学子,陈临春语重心长地说道:“中传学子一定要树立远大理想,把创新、超越的精神不断传承下去,这样才能让中传因你而自豪!”曾经,一代代中传人用心血和努力,为中国传媒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站在前人肩膀之上,中传学子更应秉持这份自信和底气,继承发扬中传人的精神,传递推动时代前行的力量。

(编辑:尚新英)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