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闻以省思,厚学以立新

——场场爆满的通史系列讲座背后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校报浏览次数:2488发布时间:2020-12-22

现代通识教育的概念最早于19世纪初由美国学者提出,并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备受关注,逐渐受到世界知名大学的认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积极探索多种模式的通识教育,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较于专业化教育,通识教育强调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通识教育也对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中国传媒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办的中国通史系列讲座,自10月15日起,每周四晚在四十四号楼一层报告厅举办,在老师和同学之中引发了热烈反响,台下总是座无虚席。讲座旨在丰富学生历史知识,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知能力,帮助大家突破时代局限、开阔历史视野。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志”。新时代下,历史学习课程是大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命名为“星期四晚”的中国通史系列讲座,便是中传大学生历史学习的“精华课”。

何谓通识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教育应该培养躯体、心智、情感、心力融为一体的全人。这恰好也是通识教育的题中之义,它侧重于本身的培养,使人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存在,而不仅仅是某个职业人。同时,通识教育也十分强调学生主体的重要性,它要求学生并不只是知识的接收者,而是更多地作为一个特别的自我,去感受、去思考、去发散。有意识的学习是人存在和建构自己的一种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讲,通识学习是抵御人的工具化的一剂良药,使我们不至沦为一个茫然存在的

而在另一方面,通识教育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学识和方法,以利于知识的综合与创新。在中国传媒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的李有兵老师看来,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建设我们的心性认知结构,锻炼和建立我们的身心感知力、想象力、反思判断力等能力。

“在你的心中点燃一个小小的火苗”

通识教育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启”。就如同傅橙薪老师所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让你心中点燃一个小小的火苗,在你需要它的时候,能够温暖到你。”在听完历史讲座后,也许你不能完全记住老师讲授的历史特点、事件年代,但你的桌面上会常备几本历史相关的书籍,历史进入了你的生活,这就是“启”。

通史讲座为感兴趣的同学打开了一扇深入研究历史的窗口。两个小时的讲座中,老师们尽可能地提炼压缩,能传授的历史知识终归有限。其实,更多的影响在知识之外。傅老师表示:“讲座更多是梳理出一个脉络,帮助大家去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时,很多同学会困于专业历史书籍的艰涩庞杂,而在讲座中,老师会理出清晰的历史脉络和鲜明的时代特点,有助于大家之后的自主阅读。

“通史讲座就是在你的心中点燃一个小小的火苗。”无数学生心中微小的火苗,有利于形成一种浸润式的文化氛围,这也是通识教育中心期望达到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在校园中,更多的人选择去接触既定轨道之外的知识,并将这种对学习和生命的热情延续下去。

“进入一条小溪前,要先见过一片海”

“通识和专业不是背道而行的东西,它更多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而且这种能力是可以迁移的。”傅老师说。通识教育所带来的,也是一种广阔的视野与沉淀。来听中国通史讲座的同学中,也许很少有人将来会走上专业历史研究的道路。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望前人的来路,也有利于从自己的角度凝视当下,捕捉历史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回味。

通识教育也是创造力的源泉。单单作为某一专业的职业者,人的可替代性是很强的。但通识带给人的丰富的能力与素养,使其不同于前人,也不同于他人,而是成为独特的自我。正是这种丰富与特别,才能是创造力的源泉。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李有兵老师在中心出版的手册中所写:人类所积累的知识就如一片大海,自己的专业知识只是汇入这片大海的一条小溪。因此在“进入一条小溪”之前,应该先“看到一片大海”。意识到自己所将要投身其中的专业学习,既是对先辈所创造的知识文明的传承,也是在为人类文明的继续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这个被内卷裹挟的时代,通识教育似乎只是远处闪烁的灯火,人们都无法否认它的明亮,却总是犹疑于追寻。在大学里,大家似乎也安于专精一门,无心旁枝。但通识教育中心的成立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在人类知识的精华中汲取养料,在与不同学科的接触中探索自身的边界。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忘掉讲座的内容,甚至忘掉自己曾参加过这些讲座,但总有一些东西会永远地留下,融入我们的骨血。


观众反馈(整理:何婧仪 魏倩文 张雨昂 李维)

戏剧影视学院 李悦老师

参与讲座后的最大感受就是主讲老师学术底蕴深厚,能够有效地帮助听众串联起历史文化知识脉络。皇冠比分网:学校的通识教育建设,我认为在一个以传媒为鲜明特色的综合性院校里,学生的通识能力,包括文化基础,都是在未来的工作中不可或缺的。

2018级文化产业专业博士生 张奎

本次中国通史系列讲座对学校进一步开展通识教育有很大益处,每周四开展这种历史讲座,如果长久进行下去,就会成为通识教育的一个品牌活动,总结这次系列讲座的经验,也可以为以后讲授别的通识知识做准备。

这次讲座带给我的首要感受就是知识的积累。这种系统化、简明化的讲座带来了部分知识的补足,而知识之外,老师也阐述了研究历史的方法。另外重要的是延伸阅读,课堂之外学会通过小的书本看见更多的知识。课上的两个半小时,更多的是带来一些长远的影响。

我认为历史知识的运用,不只是知识层面上的,而且也助益于个人的修养、思想境界的提升。通识教育就是为了健全人格,人的发展也是社会的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就是为了社会的自由而全面。就我们学校而言,通识教育贯穿各种艺术考试改革、研究生招生考试、还有各学科培养的全过程,都是在强调要加深人文修养和写作读书能力,注重内涵式发展。

2020级传播学研究生 杜汝

我觉得这种通识讲座是大有裨益的,整个自然界、整个社会是联系一体的,因而无论是人文社科也好,自然科学也好,都是交叉融合的。尤其是对在传媒特色鲜明的院校学习的学子,对事件的看法不能局限于表面,要从不同学科出发去思考,才会打破思维的局限。

2018级英语语言文学本科生 于志

我觉得我们学校从通识教育中心成立以来,包括今年博士生、研究生考试的改革和校长在新生开学典礼的讲话,都是在强调皇冠比分网:文学、历史、哲学等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这次的中国通史系列讲座就是一次宝贵的实践。

听讲过程中令我很惊喜的是,尽管讲座根据通史的时间脉络为大家展开讲解,但是具体到不同的朝代和历史阶段,因为朝代本身有自己的特点,而老师们也各有自己的研究方向,所以在讲解的时候也会各有侧重。比如说之前讲授魏晋南北朝的叶炜老师对墓志研究的比较多,在这方面会提供比较前沿的研究,而大多数同学对于这一方面是非常陌生的,在现场收获了许多充实有趣的知识。

2020级汉语言文学本科生 赵益禛

我认为讲座的内容对我高中时期比较浅层面的历史学习有了一个更深的拓展。老师不仅介绍了一些历史研究和学习的方法,也对高中历史涉猎较少的方面作以补充。

同时,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学生,通史讲座对于我的专业学习也有很大助益。

文学是在历史中不断发展的,而文学中又不断体现着历史,所以,我认为一定的历史文化修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某些文学作品。理解了当时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可以更有历史观地看待问题,把作品放到那个时代、那段历史下去体会。

(编辑:余蓉茜)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