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利:知行合一,“中传戏文”厚积薄发的育人密码

来源:党委宣传部浏览次数:2469发布时间:2020-11-26

今年10月28日,聚焦中国青年影视人才的专业奖项——第三届初心榜“2020年度五大青年编剧”放榜,其中有三位毕业于皇冠比分网:戏文系,《三十而已》编剧张英姬是硕士毕业,《传闻中的陈芊芊》编剧南镇(本名纪明妍)、《琉璃》编剧刘芳是从本科读起的。谈起这个成绩,戏剧影视文学系系主任李胜利老师难掩开心。

自1993年皇冠比分网:广播电视文学系的广播电视文学专业(即现在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以来,李胜利老师几乎全程见证了戏文系的发展过程。2017年,他荣获了“北京市优秀教师”的称号,今年,他又再度获得“中国传媒大学教学名师”荣誉。

遥想当年,从零开始建系之初,一些名牌高校已经在戏文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形成了深厚的积淀。经过近30年的建设,皇冠比分网: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厚积薄发,也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是皇冠比分网:国家重点学科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的重要支撑方向之一,是皇冠比分网:国家双一流学科“戏剧与影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首任系主任曾庆瑞教授及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长期共同努力,离不开老师们对新时代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育人规律的深刻把握。

今天,我们走近李胜利老师,听他讲述皇冠比分网:戏文专业厚积薄发的育人密码。


夯实文史哲基础,修炼深厚内功

“戏文专业对同学们阅读量与观片量的要求很大。”李胜利老师尤其重视对学生文史哲基础素养的培养。他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在复旦攻读硕士前,他还读了四年的师范学院与三年的中等师范,对学生的教育关注很早。看重人文基础的他清醒地意识到,在传媒领域日新月异发展的当下,伴随着技术门槛进一步降低,“上手快”的优势被削弱后,如何“筋骨壮”“后劲足”,最终拼的便是深厚的“内功”。

深厚的内功如何养成?李老师的答案是见书本,见生活,见众生。既要在广阔的文史哲海洋中汲取养分,读万卷书;更要在广阔的现实生活中体悟人生,行万里路。

在戏文系的课程设计中,戏剧、电影、电视剧、文学的史论课程占了很高的比重。中文专业要学的文学课,戏文专业也要学习,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必修课一应俱全,只是课时稍小,重点有别。除此之外,戏文专业还针对专业培养方向作出了进一步细化,如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儿童文学、科幻文学等。电影史论的课程主要由戏剧影视学院专业基础部的老师讲授,戏剧、文学、电视剧课程主要由专业内老师讲授。

理论是深厚的,同时也是稍显枯燥的。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量中让学生吸收更多,李老师总结出一套注重案例教学的方法。李老师来中传任教前学的是文艺学(美学方向),属于理论类专业,刚当老师之初,李老师常常甩出一大堆理论来塞给学生,但当他发现理论的掌握与实践的融通距离很大之后,便开始逐渐改变教学方法,更强调深入浅出与知行合一,而非自我炫耀夸夸其谈。他会举更多的例子,尽量将理论表述得浅显有趣,让学生明白基本的原理后,再在练习中不断强化对理论的理解。2019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史梦凡是这门课的学生之一。经历过李胜利老师的“案例教学法”,她对课上讲过的《灰姑娘》仍印象深刻,“每次讲的都很幽默有趣,同时又富含哲理,我们就会听得很认真”。

然而,仅仅拥有扎实的通识基础,在李老师看来仍然不够。但对于尚在校读书的戏文系学生而言,受年龄的局限,在生活阅历上有着天然的不足,对影视剧的创作是个阻碍。如何克服这一局限,李老师给出的答案是:通过小学期的“采风“课,让学生不断地深入生活,从别人的故事和经历中弥补自身阅历的不足。他坚信,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子而言,利用小学期在广阔的天地间增长见识,见到的人、采访到的故事,不仅可以化为日后宝贵的创作素材,也可以弥补学生阅历的不足,使他们对课堂所学有新的体悟。


知行合一,实践和理论交融互惠

知行合一,是李胜利老师常挂在嘴边的座右铭。他也是这么做的。1994年刚来到传媒大学任教不久,他就来了一次深刻的自我反省:尽管自己有着一肚子的理论知识,但是却对搞创作一无所知。跟着一些老师拍纪录片、写剧本,立马就发现理论和实践之间无法融会贯通。“你可以说的天花乱坠,但是上手的时候就会发现存在好多问题。”他也将知行合一的要求也贯穿了戏文学子的培养始终。

考虑到专业培养的特点,戏文系特别注重学生剧本编撰能力与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学理论干嘛?就是为了和实践结合起来往前走的,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在剧作实践过程中。”实践类课堂往往是戏影专业的同学们进行创作实践的第一阵地,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知名戏剧影视院校实践课的宝贵经验后,在领导的支持下,李胜利老师带领系里的老师们对本系教学方案作出多次改革,充分发挥皇冠比分网:实践见长的优势。比如,原本创本创作课程是一个老师教一个班,理论讲述多于创作指导,如今不止一个老师共同承担一个班级的剧本教学任务,努力增加师生间一对一的交流沟通机会,使老师能够更及时地发现学生实践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针对性解决建议。“尽管如此,我们仍与传统高校存在一定距离,比如上海戏剧学院戏文专业规定一个剧作老师在一个班最多同时指导6个学生,我们还做不到。”

此外,他非常重视授课中理论学习和创作环节的相互作用。“剧作类课程,我不建议讲很多理论。先让学生写,写完了有问题,再告诉他们问题在哪,他们不了解的话,再告诉他要去看什么书,他们再去学史论的时候,获得的效果更好。”不仅是对本科生,对于研究生和博士生,他也会要求学生必须做一些创作的尝试,比如编一个大纲,写上几场戏,“你自己写过东西之后再去研究,感受要细的多。” 

在李老师的要求下,戏文专业本科毕业要求包括一个不少于三万字的剧本,以及一个不少于6000字的论文,有不少同学的毕业论文常常超出一万字。所以,仅就毕业环节而言,没有三四万字的容量是无法在这个专业顺利毕业的。当然,就质量来说,并非每一部剧本、每一篇论文都是优秀之作,但李老师坚信,哪怕是一篇质量不够理想的剧本或论文,只要学生时代写过,知道高标准严要求是什么,将来在就业或继续求学的道路上就能够在更强动力的驱使之下,日渐完美,更上层楼,终成有用之材。


探索规律,保持对未来的开放性

李老师从教二十多年来的经验看来,一个好的编剧=天赋+功底+生活阅历+坚韧性格。为何特别强调性格的重要性?这也是由行业的特质使然,长周期的影视项目需要编剧耐得住性子,同时,影视项目常常遇到半路无疾而终的状况,也需要编剧有着强大的心理素质。可喜的是,信息技术的革新催发了以互联网媒介传播为基础的影视新形态,以短视频的兴起为代表,给整个影视行业点燃了一把“火”。李胜利老师也极其敏锐的捕捉到这一变化,并着手调整教学计划,强调短片拍摄,增加学生实践机会,让他们更快地看到成果,从而激发创作热情和信心。

对于艺术类人才的培养,李老师不只有深刻的认识,更有开放的心态。“不能关上门,只办自己的艺术专业”。他认为,艺术类课程与其他学科的交融是孕育新艺科的基础,学科间的交叉不仅能带来新的灵感,也能够提升从业者的沟通能力,“技术人员需要知道艺术方面有什么需求,才能使研发的技术更好地攻克问题;艺术人员知道技术可以达到什么效果,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作品的艺术品质”。

在李胜利老师看来,建设新艺科的核心在于真正认识到新艺科本身的独特性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性,忽略独特性会导致盲目融合,忽略联系性会导致“砍掉其他学科只学艺术”。作为老师,如何设计一个较好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来使学生们在艺术和其他学科、实践和理论间达到平衡,这是他未来探索的目标。

执教26年的李胜利老师,也会将“知行合一”理念一以贯之,“对老师来说,什么时候才算觉得有回报:上课时有人听,教过的学生毕业后在这个行业里有曝光度,有发言权,有影响力,社会上知道你的学校里有这个专业,有学生愿意到你的学校来继续学习,足够了”。

(编辑:李晨雨)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