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直击中国传媒大学首日迎新

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2363发布时间:2020-09-16

中国传媒大学新生报到的首日,穿着蓝马甲的志愿者用小推车帮助新生运送行李。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新京报讯(记者 刘洋 校对 赵琳)今天(9月12日)是中国传媒大学新生报到的首日,今年新生报到均提前线上预约,即日起至15日,5100余名新生将按照预约时间陆续前来。据该校学生工作部介绍,今日预约前来报到的学生有1280人,预计明后两天学生人数较多。


云南高分女生只身来京赴学

早晨九点不到,在中国传媒大学(以下简称“中传”)南门口,已经聚集了大量的新生和家长,根据北京市防疫要求,家长们不能进入学校,南校门外不乏一家人合影和拥抱的场景。记者注意到,有些家长分离的焦虑似乎比孩子多,面对提着行李就往里冲的学生,一位母亲哭笑不得“你连头都不回啊?”“回头电话联系!”

学生需要量体温和扫描二维码进校,在校内门口,家长们和中传的志愿者们无缝衔接,平均两三名志愿者带着一名考生的行李往校内运送。还有的学生带着床垫子来报到,被志愿者们用小车一路推进学校。

新生报道进入学校前需出示健康宝和核酸检测报告。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上午十点,来自云南玉溪的女孩柴漪锦在人群中显得比较特别,与其他前后簇拥的孩子不同,瘦瘦小小的她背着书包,提着小行李箱,一个人走进学校。柴漪锦说,她昨天是自己一个人从云南昆明飞来的北京,住在学校附近一家酒店,早晨退房之后打车来的学校。“爸爸妈妈觉得大学生就应该独立做这些。他们给我送到了昆明机场。其他的行李会给我寄过来。”

来自云南玉溪的女孩柴漪锦在学校门前准备报到。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她说,高中时在玉溪当地最好的学校读书,为了她的学习,母亲特别在学校附近租房子,负责她饮食起居,一坚持就是三年。最后她以652分的高分考入了中传,当她开始新的校园生活时,父母也将回到老家,找回自己的生活。“他们在机场没有哭,我想那是表面上的潇洒吧。”柴漪锦考上了她的第一志愿、新闻学院新闻系,“新闻是我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使我看问题的角度也多元化,所以我选择这个专业。”


志愿者六点半便准备迎新

穿着蓝马甲的志愿者可以说是校园的一道风景线。迎新志愿者团队负责人、播音主持艺术学研究生周子奇介绍,目前报名的志愿者有500多人,第一天共安排了179名志愿者进行迎新服务。志愿者团队在学校里共设了南门、中蓝大学生公寓、北门三个服务地点,负责帮学生搬运行李,办理行李暂存以及后勤保障等工作。

穿着蓝马甲的志愿者用小推车帮助新生运送行李和床垫。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早晨6点半我们就开始搭棚子了,有的小志愿者特别兴奋,很早就到了。”周子奇说,新生们更积极,早晨7点,志愿者就在北门“接了四单”。家长们的回应也让志愿者们感觉温暖,从校南区到中蓝公寓要经过一个天桥,天桥横跨一个社会道路,因进不去学校,有些家长会在桥下看自己的孩子,在打招呼的同时,家长们会跟志愿者们喊,“你们辛苦了,谢谢孩子们。”


报到时加入班级群 线上联系避免聚集

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张芊介绍,因疫情防控需要,学生入校凭借预约好的二维码进来,各学院的迎新也都分开进行。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迎新地点就在南门主楼进行,一排长桌从左至右分别是交录取通知书、完成签到、扫码进入班级群的流程,该院党委副书记钟丹丹介绍,该学院每年新生人数六百多人,以前都是一天内报到,今年因防疫安排,分四天报到,每天报到的学生一百多人,分散在上下午,因此不会出现聚集情况。

新生安放好行李后到学院报到。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以前报到的队伍都会排满小广场。各个专业都在这里。”钟丹丹说,今年以扫码进入班级群的方式,把很多迎新工作转移到线上进行,上午几乎没有排队的情况。

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魏峰介绍,按照北京市的统一要求,新生报到前14天要做完整的健康记录和核酸检测,在线系统预约返校时间,预计明后两天学生报到人数会高。

据了解,中传以往的新生男女比例均女孩较多,今年的比例不到一比三,普遍是2002年出生的学生。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