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熊丙奇:建立基本文献阅读制度,夯实研究生教育基础

来源:新京报浏览次数:386发布时间:2020-08-06

中传此次实施的基本文献阅读制度、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脱钩等重大改革,都旨在加强培养过程管理,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

中国传媒大学(简称中传)于近日宣布启动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进行学制改革,博士研究生学制由3年改为4年;建立基本文献阅读制度,3次检测考试均不能通过者,实施分流或终止培养;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等一系列“动作极大”的改革措施,引人关注。

据前不久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消息,2019年,我国在学研究生数达到300万,2020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110万。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从“数量时代”,步入“质量时代”。下一步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也是过去10多年来,我国改革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所在。

而中传此次研究生教育改革,正是指向如何加强对研究生的过程培养、管理,以此提高培养质量。事实上,影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关键,就在于怎样强化过程管理与过程培养。以此而言,中传的这次改革对准了靶心,其建立基本文献阅读制度、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等系列措施,无疑是切中了研究生培养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近年来,我国一些高校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集中清退了一批超期的硕士、博士。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舆论也质疑学校为何过了这么多年才进行清退,有的学生甚至与学校已失联数年。要提高培养质量,就需对研究生实行过程评价、淘汰,即在求学过程中,如研究生达不到学校的培养要求,就进行及时分流、清退。

中传建立基本文献阅读制度,要求博士生基本文献阅读不少于15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50种,对文献阅读情况进行检测考试,正是重视过程培养的一项务实举措。基本文献阅读能力,是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前提,是夯实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其学术研究的深度与质量。现实中,我国很多研究生阅读文献不多,对本专业领域已经进行的学术研究,有哪些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都不了解,其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

我国不少研究生培养单位也有文献阅读的要求以及相应的能力考核,但建立基本文献阅读制度的高校不多。为此,中传建立基本文献阅读制度与检验机制,所有研究生都需通过考试后才能进入论文选题阶段,而且每名研究生只有3次考试机会,3次均不能通过者,就将实施分流或终止培养。以这种过程培养中的淘汰机制来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无疑有其示范性。当然,落实这一措施,不能简单地给学生布置任务,还需导师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进行学术阅读指导。

而中传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举措,则顺应了很多高校教授和社会舆论的呼声。将发表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不但于法无据,也没有起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反而滋生了急功近利的学术风气,以及买卖论文、抄袭造假等学术诚信问题。而在取消发表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后,要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就必须加强过程管理,要求导师履行导师职责,以及每一门研究生课程教学,都对学生提出高标准、严要求。

以此来看,中传此次研究生教育改革,因其“动作极大”,改革难度也不小,需下定决心解决发展研究生教育“重数不重质”,“重结果评价,不重过程管理、过程评价”的顽疾,并对准“卡脖子”的关键问题,而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健全导师制的改革。这也是此次中传改革措施的一部分,期待中传能在此有实质性突破,进而使其系列改革水到渠成。

熊丙奇(教育学者)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