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十载奔波为学生

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160发布时间:2019-04-25

今年是李彬担任班主任的第11年,从08年到19年,四年一届,学生来了又走,她一直在背后默默目送。


“将来总有一盏窗户是属于你的灯”

李彬还记得有一年军训,大巴路过长安街的时候,坐在她旁边的一个孩子眼睛直直地盯着外面的高楼大厦。这让她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到北京的时候,看着老西直门桥的车水马龙、灯火通明,母亲对她说过的话:“你好好奋斗啊,将来总有一盏窗户是属于你的灯。”她也将这句话告诉给自己的学生。

 

16级通信工程班的情况比较特殊,刚入学的时候李彬发现班里困难生、少数民族、降分录取的学生特别多,占了班级的大半,这为她开展思想建设和教书育人的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

为了不让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的落差,大一一年,她对班委的要求是尽量不组织花钱的班级活动。

李彬还为16通信工程班争取了很多的勤工助学的岗位,申请了大量的助学金。截止到2018年12月,两个班共有42人次获得校级奖学金,16人次获得院级奖学金,10人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9人次获得校励志奖学金。她希望大城市给学生带来的震撼能够转化成奋起直追的力量。

“做老师其实和医生一样,对这些孩子是有责任的,像医生救病人一样。”李彬说。


“给你们班上课特舒服”

已经当了十一年班主任的李彬,最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给你们班上课特舒服”。

“良好的班风对整个集体也是有意义的。”李彬说。作为2016级通信工程1、2班的班主任,她做的比较多的事情就是盯紧学生们的学习。


李彬和通信1班的同学合影 

2016年的时候,她为刚入学的16级通信工程1、2班的同学申请了一个自习教室,在一教的401。大一上学期的每天晚上,1、2班的同学就在教室里学习。一个学期下来,1、2班的学习风气得到良好的改善,教1、2班高数的池振明也给出了“这一届的学生比上一届好很多”的评价。

李彬不认为一个大学生的全部就是学习,但是起码不能被学习拖后腿,她觉得很多事不是说说就可以的,找学生聊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她在管理班级学生的时候会有学业告警制度。“成绩实际上就能体现出你的生活状态、学习状态,没有学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她把自己的角色定义为一个大家都不太喜欢的家长的角色,起到一个时时警醒鞭策学生的作用。

“家长把学生送到这来,千里迢迢,远离父母远离亲人,如果这孩子四年走得那么坎坷,其实家长非常难受。”李彬说。作为一位母亲,她能够理解家长们的心情,她常常想如果是她的孩子出现问题那她也会非常难受。她曾见过一个中年男人因为孩子学业的问题在她的面前哭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孩子进来之前又抹干眼泪不想让孩子看出。这些都给她很大的触动。所以她总是和家长们保持密切的沟通,向他们汇报学生在校的情况,一方面是为了让家长安心,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家长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


李彬和通信2班的同学合影 

16通信2班的学委弓雅杰觉得李彬老师的这些做法让他们的大学生活“松而不垮”。她还提到李彬老师对学生的生活很照顾。“她曾经看到一篇讲熬夜的伤害的文章,然后就对全班同学的睡眠时间进行了调查,并且反复强调熬夜的坏处。”弓雅杰说。她觉得,这样的李彬老师“很可爱”。

让李彬感到欣慰的是,16通信班几乎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和她说过“给你们班上课特舒服”。


“少走一些弯路总是好的”

据16通信2班班长黑正伟回忆,大一刚入学的时候班里很多的学生对这个专业感到很迷茫,很多学生都想要转专业。

为此,李彬就在每次的班会上介绍专业的情况,从通信的技术讲到对口的公司再讲到行业的发展概貌,讲一些在她看来是 “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科普类的东西”。但是黑正伟表示,正是在李彬老师的介绍引导下,他们渐渐对这个专业有了一些了解,喜欢上了这个专业。

李彬认为工科相对难,但需要的并不仅是在“死磕”课本上下功夫,还要有一些实践的东西。所以她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积极参与大创、竞赛、科研等项目,同课题组的老师有比较好的科研项目时,她也会推荐班级学生加入。在她的带动下,16级通信工程班竞赛成绩硕果累累。两个班有20余人次参与到科研项目中,40余人次参与到理工类竞赛中,30余人次获奖。

李彬觉得,三年来班里学生最大的变化就是比起刚入学的时候变得不太迷茫了。“很多学生在高中的时候可能只有一个目标,‘我要考大学’,考上大学之后没有了所谓的人生目标。”李彬说。她作为一个班主任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在回过神来之前先把学业这关过了。她相信“每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就不会太差”,所以在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她就提前对班里学生的毕业意向进行了统计。她鼓励学生考研,不管是考本专业还是跨专业,因为各个行业的起点都很高。经她的点拨,班里的学生现在的主要目标就是考研。

“不是说没有学位你人生就完蛋了,但确实它会让你的道路走得很窄,会让你失去很多的机会和选择,”李彬说,“未来的路是说不清的,但少走一点弯路总是好的。”

李彬希望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在集体中是受益的,是在一个喜欢的集体中,而不是一盘散沙似的,四年之后就散了。

(编辑:冼晓晴)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