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樱花节看高校开放:收与放的权衡

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875发布时间:2019-04-11

“三月赏樱,唯有武大”,享有如此民间盛名的武汉大学樱花节,却几乎在每年的节日期间都因为学校和公众的矛盾成为社会目光的焦点。其实,这不仅是某一所院校面对的难题,在各大高校对“大学与社会的距离”命题的不断实践与试错中,“象牙塔开放度”的争议一直都没有以哪一方的优胜作为结果而锤下定音,但高校和社会公众作为争议双方都迫切需要一个可执行的明确答案。

其实,想要将问题的答案一概而论无疑是困难的。每所校园都有着独特的自身概况与历史渊源,且身处于不同的具体社会背景之下,而不同学府对于“开放”问题所做出的决策,无不是一种对“收”和“放”的权衡,也大多体现出高校的管理智慧和细致考量。以纳税人的身份自恃苛责大学开放度,或是依照自己的期望对大学物理性质上的开放定标明显是不妥的。毕竟作为一所大学,高校的教育功能必须排在首位,承担的社会责任、共享的教育资源也应该是教育相关的资源与成果。这是学校和公众一定要达成的共识。

武汉大学樱花节作为一个向社会公众有很大开放度的校园节日,就一定程度上阐释了部分院校对于高校开放的态度:积极组织,妥善利用。作为一个人文气息浓厚的场所,学校的历史和文化积淀都是无可估量的社会财富。学校能利用校园开放这个跳板,打造独特的具有象征性的校园品牌进行社会推广,不仅是一个提高社会声誉和知名度的好方法,也是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师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良机。

但开放的前提永远是对校内师生负责,像樱花节广为师生所诟病的:游客占用教职员工出行通道、游客闯入学生食堂影响学生正常就餐抑或是游客不听学生志愿者和安保人员劝阻做出不当行为.....这些给师生们添“堵”的行为本质上是触及了他们的权益,影响到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不论校园怎样开放,教育职能不能为观赏职能让步。同时,既然选择了开放,也应该对来到校园的游客负责,提前做好交通规划、人员调动等细致规划,兼顾安全、游客游览体验和校园承受力。周全以上两方面,务必要在师生、学校和公众之间搭建好沟通的桥梁,倾听各方意见、谨慎做出决策。

而也有许多高校做出了不同的决择: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高校都曾出台过非常严厉的“限游”政策,皇冠比分网:也对校园出入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毕竟随着校外人员进校的数量增加,学校的管理难度可谓激增,无法及时完备的管理措施会导致学校正常教育活动及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受到影响;而且,校园占地面积受到限制,校园的活动区域以及观赏区域的承载力有限,对于一些面积偏小的学校,在满足校内师生的正常需求后,有时很难再腾出满足社会公众的余裕。此时,搬出“限游令”无疑是最为合适的解决方式。

但校园的封闭并非是精神的封闭、更不是学校把自己捧上高地而和公众“隔离”。“自由”“开放”作为每一个大学学府的关键词,并非要求大学时刻为外来游客物理上敞开大门,但一定期待大学的教育资源能够对外开放,让人们在精神上汲取大学对社会的“知识供氧”。同时,高校的管理模式也不能僵化、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要对特殊时期、紧急情况拿出备用案来,实时作出调整,在保证教育职能第一性的前提下,承担高校应尽的责任、搭建与社会良好互动的平台。

总之,“象牙塔开放度”之问,没有所谓标准答案,只有每所院校能给出自己的最优解。无论是像这一次樱花节开放引起的矛盾冲突还是去年的厦大限流,都卷起了滔天的舆论浪潮,不解、质疑等尖锐的矛头直指学校本身。其实,公众可以给这些学府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不妨转换一下角度看看他们的良苦用心。高校也可以尝试和公众及时沟通,倾听一下大家的心愿,回应一下社会对自己的期待。

在此类事件中,公众和学校本不应该站在彼此的对立面。收与放的权衡也不是只靠高校的管理智慧就能使所有人都心悦诚服的。大学是社会的大学。最理想的状态和关系,应该是在广纳社会之声后,高校与社会公众共同创建一种和谐、有序的平衡,社会理解、尊重高校,高校反哺、丰富社会,二者携手并肩,共同建立起精神文化的良好氛围。

(编辑:冼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