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音之变,本无需辩

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791发布时间:2019-04-11

 寒假期间,一篇题为《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引起社会热议。更有教育者提到,部分教材和字典已经对一些字的读音进行了更改。对此,教育部有关部门回应,改后的审音表尚未通过审议,以原读音为准。虽然权威机构做出了解释,但这场风波却远没有平息。

在网传疑似要被更改的字音中,最惹人非议的是诗句的古音被改:一骑(qí/jì)红尘妃子笑;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xiá......事实上,在1985年国家语委颁布的审音表中,“骑”就废除了这个读音,而“斜”更是从来就没有xiá这一读音,诗句中本就是为了押韵的异读。但我们不难从这次“改音事件”中看出,许多民众并不把语言仅仅看做是沟通的工具,而是认为它们身负着传递文化、通古贯今重任,体现了一种美的追求。这与近些年的国学热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热潮影响下,更多人把“守护传统文化、弘扬人文精神”作为基本姿态去评判字音的修订工作。这种对待传统瑰宝的忧患和担当意识无疑是可嘉的。

但理性看待审音工作十分必要。说到底,语言首先是用来交流的“器具”,然后再是承载文化的“载体”,它面向普众而非独属于少数精英式群体,它要不断发展革新而非一成不变。诚然,古音有其韵律,古义有其蕴意,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之所必也”,我们读到旳诗的韵律早已在时代迁移和语音标准化中模糊了原来的模样,就连这次众矢之的之一的“斜”,也远不只一两种读音,每种读音都有其对应的语境。我们从实用性出发放弃一些读音和用法并非践踏文化——自有专家学者会着力于研究字体的古音、在具体艺术形式中的特殊变音,但这担子不该落在每个普通人肩上。语言更迭和简化是历史的必然结果,若要刨根究底追求每个字眼最原始的读法、最古老的含义,变简洁为繁复,一些文字的接受度必然降低,这岂不是在大众和精英之间搭了堵文化“高墙”?

在此事件中,姗姗来迟的谣言澄清也给了群众们怒火发酵的时间,审音工作有如此高的群众关注度,理应提高工作进度的透明度,利用合理的发声渠道积极发声、交流,汲取群众智慧、共同处理问题,提高公众参与度和认同感。认清公众所忧心的痛点,把握好语言发展和传承文化的平衡。

在语言的发展历程中,单纯顺应历史规律无疑是被动而低效的,这项工程中的每个齿轮都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辞书修订要保持与审音工作的一致性,避免误导大众;教育者们要传达语音的变化和正确的信息,引导下一代正确看待语音变化;专攻的学者要对语音的变化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保证文化的完整性;坐落皇冠比分网:的“媒体语言语料库”也在完善语言系统和推动语言变革的事业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一言以蔽之,语言的变革和发展需要社会的合力。

字音修订带来的这场争议,本身是民众心系文化传承引发的,而专家的建议也自有其专业化的知识和处理方式作支撑。二者各有思考侧重,不存在根本性的冲突,如果沟通顺畅、消除误会,本无需此一辩。网友们大可以尽情为字音修订工作添砖加瓦,专家们也应当倾听民众的声音,力求做出更合理、受到更广泛认同的审音决策。

(编辑:冼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