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标兵 | 张付:一辈子认真的人

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1074发布时间:2019-01-20

 

执着前行 不忘人生初心

多年来,为了保证行政工作到位,教学科研工作进步,她几乎从来没有按时下过班,白天忙管理、晚上忙备课、周末忙科研。所以能这样走过来,张付老师反复提到,是改革开放时代给了她热情和勇气,是周围正能量满满的同事们给了她坚守的信心,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让她在困难中看到光明。

▲2012年,张付老师英国访学期间去伦敦马克思墓地悼念

她在墓前久久伫立,潸然泪下

张付说下辈子想做一个纯粹的老师,认真的去做教学和科研,“我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学上的少,有几个特别值得研究的领域看到了,没做出来”。

对于今后的人生,张付说她会首先把自己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进行一个总结,尤其是对如何改进思政课这一块儿,“我坚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做成对学生终身受益的课”;其次她还想把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高地的人才库建起来,把手里这一神圣而重要的任务传下去。

她还说如果有机会想回到插队的农村去看看。当再次提及插队知情的那段岁月,张付老师声音数度哽咽:“如果有时间我一定会回去的,回到那个最初的地方去,我亲身体会过城乡巨大的差异,那种落后的状态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想为农村的孩子做点事情。”

 

 


师生寄语


张付老师对工作的热爱达到了狂热,一个人一时的敬业容易,几十年如一日,就太不简单了。她总在给自己、给马院“找事”,千方百计推进工作,近乎苛刻地追求完美;她关心同事们的职业发展,为大家创造各种机会,她被评为爱岗敬业标兵,真正实至名归!


——毛明华 马克思主义学院退休教授

 

张付老师是我的老领导。我与张老师相识至今已经13年,一同见证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也看到了作为思政课教研部主任(后为马院院长)的张付老师在其中倾注的心血。

作为院长兼总支书记,张付老师勇于开拓创新、思想前瞻,目光远大,为马院发展奠定较高的起点。

作为教师,张付老师从没有因为行政繁忙放弃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潜心教学,不断学习进取,常年坚持从事研究生和本科生思政课的教学与研究,教学效果优良,教研成果丰硕。

作为党员,张付老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是党员的排头兵。总之,张付老师是我们马院的骄傲,是中国传媒大学教师中的杰出代表。

 ——马成瑶 马克思主义中国教研室主任,教授

 

在马院,张老师既是雷厉风行、工作严谨,是能够不断创新的领导,又是可以公平公正、真诚对待每位老师的大家长。马院是学校的课程担当,而张老师又是马院的课程担当,无论是本科生的课程,还是研究生的新开课,在大家都畏惧工作量大或课程难度大的时候,张老师都会勇于承接。张老师还是马院的科研牵头人,善于发现实践所需,更善于发现每位同事的特长,在张老师的领导下,组建的几支科研团队也逐渐成了马院的科研担当。张老师更是一位亲切的家长。

马院三十多号人,每个人的职业发展现状,甚至家庭生活状况,张老师都能够了然于胸,随时提携关注。有这样一位能创新、有担当,又能像家人一样亲切的领导,是马院福气,更是马院老师们的福气。张老师爱马院之岗,敬马院之业,实至名归。

 ——阴军莉 北京市思政课特级教师

 
张付教授在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的期间,非常关注学院的学科发展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学院争取许多的合作机会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例如与中央编译局联合成立的部级基地“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基地”,组建教师科研团队。张付教授还十分重视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关心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鼓励年轻人申报课题,并积极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指导。给青年教师提供施展教学特长的平台,包括鼓励教师利用传媒大学的优势资源录制微课,参加北京市的比赛,并获得了好的成绩等。

 ——张寒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

 

《马克思靠谱》一本书中形容马克思用一生将“高调”诠释成“高尚”,他用了一辈子的时间让他的思想熠熠生辉,张付老师是用一辈子的时间将“低调”诠释成“高尚”,她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张付老师的36年,一个信仰,一种坚持,一份执念,一眨眼,一段岁月!

 ——14级研究生 王博

 
印象中,张老师总是端庄大方、不卑不亢,上课时有条不紊、循循善诱,做学问严谨踏实、认真规范,生活中,坚持游泳运动、培养高雅爱好。

所有学生都知道,张老师的课,不能迟到,不能早退,不能吃东西,不能窃窃私语,只能做一件事,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现在回想起来,这些都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正是张老师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和无私关爱,我们才能成为今后科研、学术、生活、工作中更好的自己。

——05思政本、09思政研 徐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之所以敬爱张老师,就是因为她的学识以及她的修养,是一个超出特定范畴之外的文化。她对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钻研与体悟,她对于言谈举止的修饰与克制,都在表明着一种超脱出特定范畴之外,经得起理性反思的文化。三十多年来,张老师见证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陪伴了几代学子成长,这是一种功德,也是教师的意义所在。

 ——17级研究生 刘婷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