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校园“金课”:先让学生“抬头”,再让学生“低头”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校报浏览次数:398发布时间:2018-12-18

近年来,一批“网红”教师受到社会关注,其中,魔性解读古诗词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以其风趣的授课风格和独辟蹊径的评讲内容,被网友戏称为“泥石流”;皇冠比分网:董希平老师将同学们认为枯燥难通的“老大难”宋词,织成一首首歌吟唱出来。如此“不大正经”但诚意满满的教学课堂,却获得了学生以及社会的一致点赞,而这样的大学课堂也为大学的未来指明了新的方向。

大学课堂是大学教育的“试金石”,一所大学“教育”的能力,最终要通过大学课堂向学生和社会传递出来。在近期“建设中国金课”报告的指导下,大学课堂的质量作为讨论重点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难以否认,当今的大学课堂依旧存在老师授课与学生割裂,课堂几乎零交流;授课内容低阶性,几乎没有学习门槛;授课具有陈旧性,老课件、陈观点没有及时得到更新等一系列的问题。下功夫打造更高质量的大学课堂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的时代使命及社会责任。具有创新意识、时代贴近性高又富有思辨挑战性的课堂;能让学生先抬头倾听,再低头钻研的课堂;才是社会期待的“金课”。

在大学,“师”和“生”的身份界限更加明显,学生和老师往往呈现出双向选择的局面。课堂“低头族”遍地的状况下,如何吸引学生成为了部分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但像戴建业、董希平等老师的课堂仍座无虚席,甚至有远道前来的“倾慕者”。课堂含金量是一方面,但这肯定也和课堂本身的魅力脱不了干系。

从戴建业和董希平等“网红”老师的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到,打造“金课”的一个突破口是看清现代的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大数据时代的青年们每天枕着信息入睡、伴着信息醒来,一段时间稍微降低对网络的关注度就要大喊被时代抛弃。对象是这样一群网络数据时代的新青年,课堂的时代贴近性成为了吸引学生的重要筹码。正确地运用网络用语、适时地编入网络段子,不断推陈出新提出新看法新观点,结合当下流行的影视文学甚至时事热点进行课程编排能为课堂增添不少闪光点。如果说,现今的某个大学课堂授课方式与十年前一模一样,即使授课内容再经典也难掩讲师的落伍与无趣。

此外,“亲和力”也是抓住学生眼球的一大利器。佶屈的表述以及卖弄般的展示学识往往不能很好地传达讲师的个人魅力,相反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抵触、距离感等心理。课堂应该让授课者和倾听者双方都感到舒服与自在,合适的课堂节奏、活泼生动的课堂元素、不故弄玄虚的,放下姿态的课堂教导,都可以引导课堂走向一个更加理想的状态。

当然,仅仅让学生抬头是不够的,大学课堂作为高质量教育平台,比单调枯燥更令人发指的是空有噱头没有深度。直至今天,含金量依旧是我们评估一节课程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教师应打造富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堂,用课堂中知识的“重量”让学生低下头去琢磨钻研其中的“真金白银”。

在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大学教师如何做出行动去打造“金课”、消灭“水课”仍然需要教师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实践。但最终,大学教师必须要无愧于社会的尊重和期待,无愧于祖辈所赋予的亘古不变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时代和社会呼吁更多如戴建业、董希平一样的“泥石流”老师的涌现。

(编辑:黄诗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