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相信新闻有助于这个时代变得更好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校报浏览次数:520发布时间:2018-12-18

2018年11月30号,吉林省最高人民法院对金哲宏故意杀人案再审宣判:认定金哲宏故意杀人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判决其无罪。1995年的冤案,时隔23年得以昭雪。令人唏嘘的同时,不禁发问: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了沉寂23年的冤案重审?

据了解,早在2014年,澎湃新闻就对这件疑案的进行了报道,吉林高院通过官方微博予以回应,表态将复查此案;然而迟迟未果,澎湃新闻又于2016年公开追问官方复查结果;直至2018年5月,吉林高院才决定重新审理此案。

打开澎湃新闻官网,金哲宏一案在2014年到2018年这四年间共有35个报道,均由澎湃独家报道,内容涵盖了大量的卷宗记载、对当事人家人及律师的采访、甚至有诸如金哲宏曾9次供认犯罪、12次否认犯罪等具体细节的高度还原。澎湃没有将此事作为噱头一次报道了之,而是在四年间追踪调查、公开报道,终让蒙冤之人走出铁窗,发挥媒体舆论监督的正能量,再次证明了新闻媒体有助于“推动社会自我省察”。


为澎湃新闻点赞的同时,我更想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始终坚守的媒体人。

对比各色新闻媒体人,不难发现他们共有的最突出特质:“求真”。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的名言是: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对真相的追求,向公众呈现事实的使命,正如那奋不顾身的新闻工作者,奔赴战争记录生死瞬间,走向煤矿探寻事实真相,前往疫区报道瘟病详情……正如金哲宏一案,澎湃新闻始终存疑,其实就是不断求真。世情繁杂,真相本身往往难以挖掘,传播中又极可能出现偏差,加之一部分公众媒介素养不够而造成的容易情绪化,从而难以对热点事件进行冷静客观的分析,常出现对新闻的误读的情况。因此在这“后真相时代”里,新闻工作者“刨根究底式”的求索精神,谨慎周详的客观报道,显得弥足珍贵。

长期以来,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期待,一直是新闻媒体者聚焦的主题。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的爱更加深沉,这正需要新闻工作者言言不讳、对公事务高度关注并及时评议。白岩松30年来坚持做新闻的原因是:“我还相信新闻有助于这个时代变得更好”。正是这来自灵魂深处的执著与深信,催生了新闻人的代代梦想,也造就出新闻史上的个个传奇。

(编辑:黄诗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