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艺考为何要有大动作

来源:中国青年报浏览次数:842发布时间:2018-12-14

前不久,中国传媒大学发布了2019年艺术类本科招生简章,在考试时间、考点设置、考试内容、专业调整、评价标准、录取办法、培养方式等方面均有所动作,被认为 “艺考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12月9日,在中国传媒大学为艺考学生和家长专门举行的校园开放日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发言人、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作平接受记者采访,详解了这次“全方位、深层次”的艺考改革。

陈作平介绍,此次艺考改革,是学校在深刻领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的基础上,广泛调研,周密设计,稳步实施。

首先,在考试时间上,中传将初试与复试分开,初试提前至2019年元旦,复试安排在春节以后。陈作平解释,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避开春运高峰,减轻考生及家长精力、时间和费用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考生从容准备,安心考试。

在考试地点上,陈作平说,初试在全国设置11个考点,“为考生提供更多选择,便于就近参加考试”;复试统一集中到北京考点,“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标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

“考试时间、考试地点的调整主要是着眼于使考试更科学、更合理、更便利,考试内容、考试手段、录取办法上的改革则是深层次的改革,是学校着眼于艺术类人才选拔培养规律,让艺术类招生考试与培养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性。”陈作平说。

以考试内容为例,自2019年起,中传要求所有考生无论报考何种专业,均须在初试环节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文化素养基础测试。同时,初试在原有语数英考试类别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史哲类别,考生可以二选一。

陈作平解释,因为高考时学生还要考语数英,增加文史哲类别是考虑到艺术创作与文史哲联系非常紧密,需要创作者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增加文史哲类别,可以让考生多一个自主选项,不仅有利于考生发挥自身优势特长,也有利于引导考生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本次艺考,中传在录取环节的改革力度颇大。比如,为专业能力特别突出的考生开设“绿色通道”,并在录取环节增加了按专业排名录取方式,实行多种录取办法。

“‘绿色通道’是各项改革举措中最具突破性的改革。它让真心热爱艺术、真正优秀的考生敢于报考,让真正具有培养潜质的各类考生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得以最终录取。”陈作平说。

众所周知,艺术类专业不同于普通类专业,对考生的艺术素养要求突出,专业培养也有其自身规律,不能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来衡量。“学校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考生实际,允许报考部分专业的考生在初试期间提交作品,学校组织专家团队对作品进行评级,根据不同等级对考生进行奖优罚劣。”陈作平说。

陈作平解释,经学校艺术类招生考试专家委员会认定,作品被评定为“优秀”的考生,无论其文化素养基础初试成绩如何,都能够进入复试;作品被评定为“良好”的考生,对其所报专业初试合格标准下调10%;而经学校艺术类招生考试专家委员会认定,作品被评定为“不合格”的考生,对其所报专业初试合格标准上调5%。

“这项改革举措直接触及到艺术类人才选拔评价的标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改革风向标的作用。 ”陈作平认为。

中传的艺考改革不仅限于招生考试环节。陈作平解释,对于录取的优秀艺术类学生,学校教务部门专门设立了“优质生源培养科”,对其进行跟踪培养,在艺术类教育教学中贯彻落实教育部“以本为本、加强一流本科教育”的工作要求。此外,中传还将积极探索拔尖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探索实行艺术类拔尖人才本硕博连读等措施,通过系列改革全面提高艺术类招生考试的科学性、实效性,提高艺术类人才培养水平。

“艺考改革也是学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一环。”陈作平说。他介绍,这次改革是学校对深入推进本科专业建设“四个一批”(关停并转一批、升级改造一批、重点建设一批、规划设计一批)和本科教育“五个一流工程”(一流生源、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师资、一流毕业生)的具体落实。

据悉,中国传媒大学拥有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一流学科。 “学校愿意先行先试,通过艺术类招生考试改革实践,探索高等教育艺术类本科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改革、特别是艺术类招生考试改革做出贡献。”陈作平说。

(编辑:陈艺文)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