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拍摄于杭州的视频在网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视频中身穿保安制服的几人站在小区门口旁边,一便衣男子手持铁锹连续殴打已经哀嚎不止的黑狗。视频发布者声称,这是杭州城管在对犬类进行暴力执法。一时间,针对杭州犬类治理行动的讨论便迅速由市扩展到全国。网络上的声讨遍及各个社交渠道,但事情原委究竟如何?我们应该如何推进“狗狗友好型城市”建设?这些都应该是情绪冲顶时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这则视频已被证实是谣言,画面中的狗是袭击过多人的流浪狗,而那名男子是附近的住户而非城管,由于儿子曾被该狗所伤所以气愤难当。视频刚一爆料出来的时候,鲜有人去注意真假,大部分网友一窝蜂地转发加批评,使得网络上弥漫着情绪化的气息,甚至出现了一些过于极端的声音。还有很多人在网络上大肆发布一些殴打犬类的合成图片和很多年前的旧照来渲染氛围。公民有着对犬类生命保护的合理诉求,但有些人却借题发挥、煽动舆论情绪,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些网络背后的推手是否是真心为了犬类的良好生活。
作为现代公民,理性地解决公共问题应该是种必备的能力。本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就是城市问题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待政府我们应该明确一个态度,就是政府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在深化改革的今天,“以民为本”的为政理念逐渐回到了它该在的位置。因此我们百姓要给予政府更多的信任。尝试用更加积极合理的手段与之沟通,当彼此信息一致,达成统一意见时,我们公民的权利才算是行使完整。
其次,城市的犬类治理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中国也逐渐有了能力在城市构建良好和谐的人畜生态圈。但能否压平坎坷,不断进步不仅需要现代公民对诉求进行合理表达,政府也要能够及时反馈民意。在这次的舆情处理当中,杭州市的行动透明化程度不高,对公众质疑的滞后回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事件的发酵。对于这次犬类问题的集中治理,公众质疑的焦点本来集中于犬类规定的不合理,如“管理费用的透明化,遛狗时间的不合理和中华田园犬在禁养之列”等等,但政府对自媒体爆料的回应较慢,导致焦点越来越偏,对立情绪取代制度讨论成了舆情重点。
十八大以来,克服懒政、怠政一直是“官场换血”的重点。杭州市政府态度上摆正了,但在行动上还需多多思考,找出更加快捷有效的处理方式。或许可以对国外的一些方法予以借鉴;也可以发放调查问卷,多多吸取民众的建议;深入调研,小范围试点,组织专家论证重新制订适应城市发展的新制度等等。总而言之,作为人民公仆,权力于官并非用来彰显,而是在问题出现时能够精准用权,让民众对政府更加放心。别让“狗狗友好型”城市的建立,消失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编辑:黄诗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