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婧)日前,中国传媒大学校内银杏大道上再也不见往日的车流熙攘,吸引着一波波的同学驻足拍照。银杏大道在今年突然走红,成为了刷爆中传人朋友圈的校内打卡圣地,正是中国传媒大学倡导的“无车化”校园建设管理的成果。
据了解,长期以来,开放的大学校园饱受社会车辆、外卖车、快递车等搅扰,甚至引发交通事故—这是许多高校始终面临的治理难题。近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多措并举,采用了地下空间利用、车辆流线调整、人车分流、校园规范化管理等措施;同时重规划,强设计,打造全新的环形步道休闲圈,建设无车校园,在广大师生及社会各界中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从2013年起,学校开始建设体育场地下车库,经过近5年的施工,体育场地下车库已建成并于今年年初正式投入使用,1400个车位,完全满足了广大教职工及院内家属车辆停放需求;同时为满足服务教学一线的需求,还在教学楼博学楼地下车库设80余个授课教师专用停车位。
此外,学校对校内道路重新进行了设计和规划,将道路断面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在南北校区中间的公共道路两侧安装高1.3米铁艺围栏,围栏采用了实心锻钢材质,刻有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徽,既可以有效防止社会车辆以及行人肆意穿行,又能辅助安保人员管理校园秩序,实现有效的物理隔离;同时,专门划定了从校园的各个大门到地下停车场的行车道,通过对学校各个出入口的智能化管理,道路划分单双行、学校的北教学区严控外部车辆驶入等措施,实现了不停车进出场功能和人车之间的有效分流。
在优化校园交通空间设计,确保交通功能的同时,中国传媒大学还不断拓展交通空间在景观、休闲等方面的功能。在学校南门、东配楼假山周边铺设木栈道近两千米,不仅行人安全得到保障,也建成了一个全新的环形步道休闲圈;对假山景观进行了重新布置,加装部分休闲座椅,设计家属院主干人行道,校园终于“从停车场变回了记忆中的小路“,沿着休闲步道散步,师生能够更好的领略中传风光。为最大限度减少社会车辆干扰,整顿校园秩序,全力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运转,中国传媒大学于今年10月起,发布了《中国传媒大学校园出入管理公告》,严格规范校园出入管理。重点是对人员和车辆出入加以规范。
(编辑:宋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