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军:尽力为人师 潜心做学术

来源: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浏览次数:1456发布时间:2018-12-06

编者按:陈友军,1988年本科毕业于湖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96年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2007年获得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文法学部中文系主任。社会兼职有: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首都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人才。近20年来,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影视艺术史论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学术著作有《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真实形态论》(专著)、《中国早期电视剧史略》(编著)、《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与仲呈祥合著)等10余部,在各种刊物发表论文近80篇。

一张整齐的办公桌,一架摆满书的书柜,两幅书法作品挂在墙头——陈友军老师的办公室,整洁、低调,略带几分文人气,一如他本人。见我们进来,陈老师笑着打招呼,他身着黑色外套,手捧茶杯;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浓浓的笑意写在脸上,说话时八字眉调皮地翘起,和蔼可亲。

寓情于教 喜乐自得

一直以来,陈老师的选修课《中国电视剧发展简史》广受好评,课堂上常常座无虚席,几乎每一个上过这门课的人,都赞不绝口。

“友军老师非常可爱,浓郁的湖北口音,幽默的言谈,别具感染力。上他的课我从不碰手机。”

“陈老师在课堂上妙语连珠,经常走下讲台和我们互动。论证观点时,幽默而不随意,既充满激情,又态度严谨。这就是‘幽默的智慧’吧。”

看似冗长的历史,经陈老师演绎,观点独特,话风清新,形成了一个个精彩之处,引得大家自发鼓掌,笑声不断,气氛异常活跃。在这样的状态下,中国电视剧的形成和发展逐渐为大家熟悉。而要形成这样的风格和课堂效果,离不开多年的积累和摸索。


陈老师告诉我们,备课绝不是将教材搬到PPT,照本宣科,那样非常枯燥,学生也不会喜欢。为了让大家融入课堂,很好地把握中国电视剧发展的脉络,他将文字、视频、图片等多种元素加入进来。“中国电视剧的历史有几十年,作品也有很多,要选择其中的经典作品、精彩桥段,让大家透过片段了解社会环境,解读历史。”

对于95后、00后的同学而言,“知青”距离他们很遥远,反映那个年代的作品很难解读。讲到这段历史时,陈老师没有选择“上山下乡”的宏大历史场面,而是使用了电视剧《北风那个吹》中的一段细节:主人公帅红兵偷着看外国作品《红与黑》并给大家传讲。时代虽然不同,但年轻人青春萌动,渴望冲破禁锢的愿望是相通的。自然而然,学生们能够理解电视剧中刻画的“知青”及其时代特征。

“备课备的不仅有内容,还有细节。”陈老师很认真地说。同学回忆,一次课上,大家饶有兴致地观看电视剧片段,突然,播放遇到了故障。同学们失望的情绪都写在了脸上,陈老师变魔术般拿出了备份光碟,教室里顿时又有了活力。

课堂不是老师的“独角戏”,因此了解学生的需求格外重要。用陈老师的话说:“时代发展很快,年轻人接受新生事物比我们容易,所以要多向他们‘请教’。”他经常通过线上线下了解大家近来热追的网剧、电视剧,积极跟进,与学生分享交流,缩小“代沟”,形成趣味课堂。

传道授业,是陈老师的快乐;求知解惑,是学生们的快乐;教学相长,则是互相悦纳。最好的课堂,莫过于此吧。

上一篇:下一篇:

学校微博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