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增负”,应从现在始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校报浏览次数:397发布时间:2018-10-12

前些日子,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工作会议上强调,应当给本科教育“增负”,教育部随后也下发通知,要求高校增加本科课程的难度与深度。作为本科教育的亲历者,结合我们自身所见所感,应该说,这种改革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刻不容缓的:的确是时候给本科教育增增负了。

一方面,本科教育增负具有必要性。

中国大学的“难进易出”受到公认:寒窗苦读十二年的高中学子,历经千难万险,通过高考的独木桥进入大学校园, 比起之前的高压,生活总会显得轻松了不少。高中老师时常对学生说:考上大学就可以“解放”,这句话固然是句用来鼓励学生的戏言,但高考前后“两重天” 的不合理压力分配,由此也可见一斑。

进入大学生活,失去了迫在眉睫的升学压力,又首次脱离父母、老师的近距离管制,懒散的精神状态难免时而露出苗头。“及格万岁”对于个别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口号。有时再扯来“丧文化”做遮羞布,颓废懒惰与投机取巧也成了某些学子不惭宣之于口的人生格言。甚至还偶尔有诸如“代人答到”“代人上课”的歪风邪气,已经违反校纪校规和基本道德准则。如果还不加以整顿,而是仍然放任自流,就不免令人担心,会滑向犯下更大错误的深渊。

过轻的学业压力,不仅催生惫懒态度和应付习气,还经常是学术不端的直接土壤。极少数同学,在轻松的本科生活中没有打下扎实的学养基础,又吃不了突击攻坚的苦头,写论文时就把主意打到了歪门邪道上面。论文抄袭、找代笔、数据造假……对于学术圈,此种现象形成的风气, 将极大阻滞科研水平进步;对于学生个人,也为之后的发展留下了巨大隐患和终身难以抹去的道德污点。

综合以上所述种种现象,过轻的本科学术压力对国家、对个人绝无裨益,甚至已经在逐渐显露出诸多弊端。此时进行深化课程内容、提高学术要求的教育改革,显然是相当必要的。

另一方面,本科教育增负具有紧迫性。

相比起某些时候大学教育的“不紧不慢”,国家发展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却相当急切。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各行各业对于专业化人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高质量、高精度的人才资源,才是保证“中国速度”的真正引擎。

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后,网络、自媒体、短视频等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新型传播模式席卷中国大地。新时代下的传媒行业,技术含量不断攀升、业务能力不断受到考验,网络舆情应对、信息公开等新的课题,则迫切需要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大量更新。这个过程呼唤专业化的新鲜血液注入,而中国传媒大学,正负担着这样为行业源源不断输送传媒人才的重要任务。为我们的学子加大训练强度、提高要求标准,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同时,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在高校里度过的青葱岁月,是一生中生理状态和学习能力的巅峰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汲取知识的黄金时代,将大把光阴闲掷在游戏、社交媒体甚至宿舍的床铺上,等“书到用时”却发现积淀不深、本领不硬,难免追悔莫及。

如上所说,为本科生“增负”的教育改革兼具必要性和紧迫性,无论从国家还是个人的层面,它都是势在必行、意义深远的。我们作为中传学子,应调整状态、打起精神,积极配合相关的改革,克服抱怨和懒惰的情绪,在改革前面大步走,而非等着被改革“推”着走。

人的青春时光是极短暂的、是倏忽而逝的。大好韶光,毕竟不应虚度。我们应保持一颗求学的初心,勤学广读、钻研好问,不畏苦、不畏难,在学问上漫漫求索、精益求精。如此,方不辜负父母亲人的期待, 不辜负之前的多年寒窗和千里漫漫的求学路,也不辜负自己青春正好的大学年华。

本科“增负”,应从现在始、请从现在始。

(编辑:黄诗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