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类博主Ayawawa在一堂“女性培训课”上发表惊人言论:慰安妇制度的受害者们因为是女性,而避免了像同时期的男人们一样被杀,这属于“性别优势”。这一言论引起极大争议和许多网民的愤慨,被人民日报、紫光阁和共青团中央等官方媒体点名批评。很快,Ayawawa的微博帐号被禁言、禁关注六个月。
“尖叫效应”是说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如果某个人突然爆发出歇斯底里的尖叫,很容易就能吸引到大量的关注。信息溢出的网络时代,受众的注意力反而成了稀缺资源,所以,为了博取关注,在“尖叫效应”上动歪脑筋者屡见不鲜:偏激的观点,片面的事实,夸张化、情绪化甚至刻意粗俗化的刺眼用语……Ayawawa之前所以能进入公众视野并保持一定的热度,和她时不时“口出狂言”,甚至“胡言”“妖言”,可以说都不无关系。
自媒体方兴未艾的时候,的确曾有人靠这种“剑走偏锋”的无耻招式捞过一笔,但随着政府监管的介入、市场规范的逐步形成和用户群体网络素养的普遍提升,这条所谓的“捷径”越来越窄,甚至受到市场的自发抵制和反噬。这一次Ayawawa终于栽了。她和往常一样,挑战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认知,并歪曲历史、对民族的伤痛记忆做轻浮的解读,妄图靠大胆地“出新”“出奇”吸引眼球。但当触碰到社会的道德底线后,Ayawawa迎来的当然不是关注与流量,而是无数的唾弃和遭到禁言的下场。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的“二更食堂”事件也与此相似。空姐遇害案后,微信公众号二更食堂发文跟进,文中却出现了低俗淫秽、引人联想的暗示性语句。这样消费死者的行为下流可鄙、缺乏底线,严重违背社会道德认知,激起网友的强烈不满。在道歉、编辑停职和暂时被封号后,公众的怒火和其造成的恶劣影响仍然难以平息,二更食堂不得不宣布永久关闭。
当“尖叫”的内容与主流价值严重不符时,社会道德不会容忍这样缺乏起码廉耻之心的跳梁小丑继续哗众取宠,以上两例都是明证。道德准则看似无形,却是整个社会系统运行的压舱石和定海针,是由每个社会成员共同维护的、不可侵犯的神圣禁区。当内容输出者们迈出跨越道德底线的一步时,就宣告了社会对其好感和信任度的完全丧失,而对于依靠受众群体生存的自媒体们来说,这种不可挽回的结果无异于社会性死亡。
互联网提供了一个价值多元的交流平台,但多元化并不意味着道德底线的退守甚至丧失。前几年中文互联网出现一个词语叫“黑红”,意味着虽然饱受争议、甚至遭到舆论的负面评价,但仍有较高的关注度和普及率。这种“黑红”的状态也能接广告、以各种形式变现、甚至最终成功“洗白”,成为了许多自媒体肆无忌惮地利用“尖叫效应”吸引关注、甚至不惜冒犯主流道德的重要原因。近期的案例中,Ayawawa和二更食堂落得如此下场,可以说是值得欣慰甚至大快人心的,但我们作为受众,仍然要提高警惕和辨别能力,共同维护舆论场上的道德底线和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