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天才坠落之后”,媒体写作需反思

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424发布时间:2018-05-16

在《奥数天才坠落之后》刷屏朋友圈的第二天,付云皓发表了一份自白书。

这份在知乎上做出的回应:《奥数天才坠落之后——在脚踏实地处:付云皓的自白书》,让人们看清了他当下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充满创造力,并且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但就在前几天的“奥数天才坠落”一文中,这位中学时代两度摘取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保送北大却因挂科而肄业、最终选择在广州第二师范学院就职的数学老师,却被记者有意无意地描述成了人生的“失意者”和“坠落者”。

对比《奥数天才坠落之后》和付云皓的自白书,我们不难发现,前者文章中刻意黑白化的照片和“伤仲永”式的笔调无一不在试图唤起读者对“天才坠落”的惋惜之情,而这恰与付云皓本人的态度截然相反。

从这样的反差中,或可一窥当下一些媒体写作者的心态。

一直以来,诸如“坠落”等带有转折、陨灭意味的词汇往往极易吸引读者,因为比起圆满的事物,公众总是对“美的残缺”抱有更大好奇。许多报道正是在事实和严谨写作的基础上,抓住这一潜在心理,最终博得广泛传播与关注。而《奥数天才坠落之后》一文则揭露出了一些媒体写作逐渐暴露的问题——片面摘取的采访片段,用力过度的春秋笔法,过于刻意地主观渲染、制造反差和引导悲情。无可否认,大部分写作者的初衷是为了创作出更好、更吸引人的新闻报道,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正有意无意地复刻一些成功报道的行文感觉,陷入某种媒体写作“成功学”的怪圈,仿佛只有特意制造冲突、扩大反差、营造沉重的现实气氛,一如“奥数天才的坠落”,才能戳中公众的兴奋点。然而事实显然并非如此,付云皓的坦白和人们的支持态度让媒体看见大众的观点和需求——人们对成功有着宽容的多元理解,并期待更为真实、拿捏适度的新闻报导。

新闻写作的思维理应随时代进步,变得更为多元和包容。成功的新闻有千万种写法,但价值观的成见和对成功报道的盲目复刻,终将导致写作者的思维受限和行文刻板化。今日,一篇《奥数天才坠落之后》引起人们讨论和反思,从 积极角度来看,这篇不太合适的报道或许能够成为对媒体人的善意提醒,从而让读者有理由也有信心期待一个更为多元的媒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