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我国教育界关切的重大命题,新的历史时期下,如何培养大学创新人才越发重要。近日,在浙江大学主办的全球高等教育峰会上,人民网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十位国内外高校校长。
芝加哥大学校长 Robert Zimmer
我认为大学相互质疑、争论的文化氛围对于学生的思维创新和创造是非常重要的。而近年来中国大学快速发展,拥有了更具质疑性、创新性、挑战性的环境,这有利于大学培养创新人才。除此之外,来自世界各地人们的协同合作,对于创新人才培养也具有积极意义。
柏林自由大学副校长 Klaus Muehlhahn
创新是一所大学的核心,而中国师生的努力和雄心壮志,是我们选择这里的原因。我们关注和中国大学的合作,探究如何平等交往,共享信息,使每个人都能够坦诚交流。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副校长Stefan Ostlund
学校取得成就,首先是因为优秀的学生,其次是学校完善的人才培养系统。我非常欣赏今天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展示出的战略,那就是具备好奇心,中国学生的好奇心是中国进步的原因。另外,合作和想象力也很重要,前者带来效率,而后者使人创造。
香港大学校长 Peter Mathieson
港大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是历史的积淀、香港的国际化、以及高素质的人才三方面,尤其是优秀的学生与教员。我认为中国最大的一个优势在于,人们都非常重视教育,相信教育的力量。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王树国
资源分配上,本、硕、博学生得到的资源要平等;培养方法上,要对学生坚持多模块、个性化培养。同时,要将人才培养融入科学研究之中,学生既要科研也要参加实践,让创新人才真正为社会服务。
西澳大学副校长 Dawn Freshwater
合作帮助我们用多元化的方式解决创新中的现实问题。中国发展很快,有很多可用人才,我们与中国大学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我们的工作质量。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 Chorh Chuan Tan
人才是大学最重要的产出,我们培养学生,不仅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也注重个人素养的培育。我认为中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发展很快,其优势就在于数量众多的人才和大学发展的雄心。
美国西北大学校长Morton Schapiro
创新既关键,又困难,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合作。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中国学生的努力给创新带来了人才的支持,人才成为了合作中的强势伙伴。
澳门大学校长 赵伟
创新是教育的一部分,是衡量国家科研的标准之一,其成果应该为社会服务。而创新人才要具有综合素质,科研、实习、活动都是其学习的重要部分。澳门大学目前采取了四位一体教育、研学教育、跨学科合作等有效措施来培养人才。
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 宋永华
中国国际人才应该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全球化能力、世界担当四方面的素质。目前,国内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领导力和创新力,借助“双一流”,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吸引一流学生、教授、和管理者。
(编辑:王丹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