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
面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中国高等教育怎样作答?如何应对挑战与现实问题?
一连串问题摆在了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面前。
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有着怎样的观察,对改革发展有着怎样的思考?
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陈宝生。
对高教发展现实,要多一些警醒、反思和忧患
问
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为我国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你怎么看待当前高等教育的历史特征?
陈宝生: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我们党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全面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两个根本性问题,是一篇指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纲领性文献。
今天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才能进一步认清高等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
一是供求关系在变。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入发展,很快就将进入普及化阶段,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多样化、个性化高等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是外部需求在变。新的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频率加快,国家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高校必须在人才和智力支撑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国际竞争环境在变。我们已经从“仰视”国外高水平大学逐步转化为一种平等交流、合作竞争的新关系。有的高校已经从跟跑进入并跑阶段,并在某些领域具备了领跑的态势。我们的舞台是国际舞台、坐标是国际坐标、标准是世界标准,这给我们带来了历史性挑战。
四是教育对象在变。我们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生子女群和最大的网民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与以往大学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
我们熟悉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都迫切需要作出改革和调整。五是资源条件在变。
2012年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GDP占比稳定在4%以上,今天教育可以调动的资源,是历史上从没有过的。
问
“培养人”和“办大学”这两个关键问题,需要具体转化为办学理念。
陈宝生:要回答好这两个根本性问题,我们要结合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多一些警醒、反思和忧患,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发展理念。
对此,我有五点体会。
一是教学决定生存。学校为教学而建,离开教学,校长不是校长、教授不是教授、大学不是大学。
二是科研决定水平。教学出题目,科研出文章,成果进课堂、上战场。很大程度上,教学的水平、服务的水平、国际的影响基础在科研。科研水平上去后,还要开展两项服务:科研成果进课堂,服务于教学和育人;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于国计民生,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服务决定地位。要让政府重视教育、社会尊重教育,首先要做出事来、做出成绩来。
四是质量决定兴衰。有质量才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吸引一流的教师、学生、留学生和社会资源。
五是制度决定成败。制度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制度,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党对高校的领导。
在这个框架下,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和校内具体规则,提高办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