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丹出轨看网民的道德乱战

来源:新闻传播学部浏览次数:577发布时间:2016-12-15

羽坛第一天王林丹承认出轨,无疑又给各大媒体平台提供了绝佳的话题材料。目前,“林丹出轨体”已开始蔓延,一大波推送轰炸近在眼前。基于“出轨”这个话题在我国的敏感度,小清新、段子手、女权分子们的一场乱战看来已不可避免。


此事一出,诸如陈冠希、文章、陈赫、王宝强这一批名字势必又要被提及,“男女平权”、“恋爱自由”、“婚姻责任”等字眼即将重登热词榜。论战双方大致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出轨就该死”,一派力争“明星也是人”,颇像政坛上鹰派与鸽派的论争。穷根究底,此事固然与个人私德有涉,却也受制于我国固有的文化环境:传统的“三纲五常”破碎不过百年,当今中国在“性”、“爱情”、“婚姻”等方面的认知与国外仍有极大差异,民众缺少一条普适的道德底线。远的不提,敢坦然对父母说出“我跟男友/女友上过床了”的适龄青少年,放眼身边,能有几人?


再举国外的例子,安吉丽娜·茱莉的离婚大致算是“好聚好散”,泰勒·斯威夫特的“前男友歌单”更被粉丝视为魅力的体现。而在我国的文化语境下,王宝强前妻马蓉却被舆论打入谷底,曾以“好男人”自居的文章、陈赫更是体无完肤。同为爱情上的“自由选择”,为何围观群众统一给予了一边倒的批评和责难,却无法摆出客观、冷静评判的姿态?笔者以为,原因大致有三:


一,我国女性的弱势地位决定了整个话语体系的风向。许婧也好,马伊琍也罢,无不是以受害者的角色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在女权主义者的推动下,“女性仍在受压迫、受歧视”的观念逐渐蔓延开来,一旦出轨事件发生,公众将对女方的“受欺凌者”姿态表示出本能的认可,这也导致了陈冠希、宋喆者流背负了相对更多的骂名。在当前的公共场合下,辱骂女性为“婊子”、“破鞋”俨然已成为了政治错误,其后果远比称男性为“奸夫”严重得多。一方面,这意味着对女性的额外保护,即“女权红利”;另一方面,却也说明了女性群体的弱势地位是何等的深入人心。


二,“公德”与“私德”的断裂,甚至背道而驰。这里的“德”并非是指现有的道德标准而言,而是每个人自身定位的价值体系。在私下里,许多较为开放的社会成员会互相吹嘘,以“睡过了多少女人/男人”为荣,明面上却不得不营造“小白花”的形象,以同社会主流价值观相适应。在对文章、陈赫、林丹们的大力挞伐中,这群人往往还出声助威,甚至充当舆论先锋的角色,而不顾自身“所言”和“所行”的割裂。再退一步说,纵然有不屑于传统道德规范的“异端”,也很难不受制于“沉默的螺旋”的威力。


三,陈赫、文章、林丹们的公众影响力,也即是公众人物的“皇冠”。虽然演艺明星、体育健将的头衔看似与“爱情美满”无涉,民众却总是不免于“求全责备”的心理,认为公众人物就应当施加正面的道德影响,其个人行为将会波及整个社会的风气。这样的论点固然失之责人以严,但我们也应看到,陈赫、文章、林丹夫妇无一不是以“爱情美满”自我标榜,其相处模式堪称许多情侣“相信爱情”的根由。民众的“责备”恰恰来自于他们自身的“求全”,无怪乎在林丹承认出轨后,无数人哀叹“又一个好男人的形象破灭了”。


放眼全局来看,林丹、谢杏芳和赵雅淇的“出轨”闹剧,也不过是一段狗血的故事素材而已。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言行固然值得谴责,却也不必因奥运健儿的光环将“超级丹”推上道德高地甚至“道德神坛”。都是有血有肉的凡人,会犯错误,该谴责的谴责,该惩戒的惩戒,不可姑息纵容,不可上纲上线,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