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团的舞台上演场好戏

来源:校报464期浏览次数:343发布时间:2016-10-27

当你徘徊在百团大战的人群中时,当你面对一个个充满吸引力的社团时,你的心里一定会有一些不知所措。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社团,这些社团能够给我带来什么?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选择社团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兴趣。如果你对这个社团根本没有兴趣,只是因为从大流而加入的话,你在其中将会感到更加的迷茫。无论你是科技控,文艺青年,领导者还是音乐人,一旦确定了自己的兴趣点,我们便有了自身的定位。

但是我们常常又有许多兴趣,有必要将自己的兴趣都与社团捆绑吗?社团又能为你带来什么呢?大学社团不仅仅只是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做社团活动,而是通过这些活动让社员学到相关的知识,在社团经历中丰富自己的阅历,甚至有利于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规划,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

杨澜在大学期间加入学校话剧社,并担任晚会主持人,这是她最初的舞台经历,这样的社团生活给了她许多经验,使她日后在工作中能够轻松应对;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大一就加入广播台,最后成为台长兼播音员,每天负责新闻播报,这样的经历也给了他更多的自信,使他能够在《今日说法》节目中将自己的法学专业知识更清楚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可见,选择好一个自己感兴趣,适合自己的社团,对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也有很大的帮助。

社团确实能够扩大交际圈,提高交际能力,但是一定不要“为了社交而社交”,试图强行融入一个团体。社团其实没有严格的好坏优劣之分,只有适不适合之说。就像有的人适合在学生会磨炼领导力,有的人可能就不太能够应对,有的人适合在辩论队争锋对决,有的人可能不太喜欢如此火药味十足的气氛。美国非常著名的大学兄弟会,也分学术性和社交性,兄弟会常常会有疯狂的派对,这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你很有可能在

加入一个社团之前对此非常好奇、很感兴趣,但尝试之后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是很正常的事,只有尝试才能够发现更立体的自我。

除了兴趣类的社团以外,还有一些公益性的社团,例如红十字会,志愿者协会等等,作为大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加入这些公益性的社团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同时也提高自己的素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划与打算,社团也并不是大学生必须去加入的。我们也曾看到一些从未加入社团而实现自己目标的人。但社团毕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的平台,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选择社团时要考虑自己的兴趣,自己的规划以及是否适合自己这三个因素。另外我们需要明白的是,社团只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部分,一定不要让它占据你的所有时间,不要本末倒置。知道了这几点之后,笔者相信,大家都能在社团中找到自己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