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读大学的研究生,需要知道一些大学和研究生教育的历史。
大学英文是university,由universe(宇宙)这个词派生而来,取“联合”之意,是一些人的共同体。是哪些人呢,顾名思义,是师生的联合体。公元前385年左右,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雅典附近的阿卡德摩(Academus)建立“Academy”,称作“柏拉图学园”,在学园中教授哲学、数学、体育,被视为古代大学的雏形。其实,古代埃及、印度、中国等都有相对完善和发达的高等教育体制,像我们中国的书院、太学、国子监,但大多数学者并不认为这些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通常意义上我们还是认为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有两个基础。一个是知识的增长。古罗马被哥特人灭亡后,欧洲文化一度湮灭。在中世纪后期,一方面,阿拉伯帝国占领欧洲,保存了相当多的古希腊、罗马文献,同时十字军东征,又从中亚带回来了许多文献。另一方面,民族语言出现,打破了古奥的拉丁文统治。先是意大利文,然后法文、德文出现,翻译《圣经》,产生了现代民族语言,削弱了罗马公教对知识的垄断,知识的传播加快了。
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是从教会办的师徒结合的行会性质学校发展起来的。12世纪,在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出现了一些最早的大学。最早的大学是哪一个呢?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和法国的巴黎索邦大学,都是第一。博洛尼亚大学先有学生组织,由学生主持校务,这种形式后来逐渐被削弱,到18世纪彻底灭亡。巴黎的索邦大学,先有教师组织,然后招募学生,由教师掌管校务。这两所学校都算最早的大学。以上两类大学还多少和教会有一定联系,现代大学的德国模式则开始脱离天主教以及后来的新教。1810年,威廉?冯?洪堡建立柏林大学,在大学史上是划时代的。首先是大学出现高度自治,渐渐摆脱教会的控制。其次是他将研究和教学结合起来,这被认为是现代大学科学研究的开端。现代大学的美国模式则是将产业开发与教学、科研相结合。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像我们比较熟知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在现在的沙滩、景山马神庙一带)的前身,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或者叫公立大学,这是民国时期中国大学中的一类;民国时期的另一类大学是教会大学,像燕京(校址在现在的北京大学)、辅仁(北师大的前身,在护国寺一带)、齐鲁、圣约翰、东吴、金陵、岭南、都是教会大学;还有一类是私立大学,像南开、复旦和同济,还有中国大学、中法大学。大学从中世纪发展到现在,渐渐完备,并且更加多元化。
大学的学位制度其实也有相当深远的渊源和历史,也是在中世纪开始的。当时学位制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从业的需要,相当于从业许可证,像当时从事神学、法律、医学、文学等职业,都要首先获得相应的学位证书。我们都知道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级,学士最早是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它的出现晚于硕士学位,实际上是攻读硕士学位的初级阶段,是硕士的候选人,博士学位的出现经历了很长时间,一般从事神学、法学、医学的毕业生才称为博士,而像语法、艺术等专业的毕业生一般称硕士。把学位按照学士、硕士、博士三级等级化是巴黎的索邦开了先河,后来在英国、美国完善。发展到今天,我们共有13个大学科门类,下设多个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