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的地震,地震造成近7万人死亡,37万人受伤。这次地震不仅对当地房屋、交通等设施造成巨大破坏,还诱发了多种自然灾害,同时,对羌族文化也是一次极大的破坏。
7月9日,“5·12地震灾后羌族文化恢复现状调查”实践团队来到了汶川的映秀地震遗址。虽然距离大地震已经过去8年,仍可见大地震的影子,废墟、遇难者公墓、观景台、百花大桥、牛圈沟处处遗迹让同学们次次驻足,但这些遗迹已足以让任何一位来客感到震撼和颤抖。通过和当地的人聊天得到了解是因为灾后恢复任务繁重,特别是受灾群众过冬安置压力非常大。目前,映秀镇并没有建设震中纪念地的规划,只能先让这些遗址保持现状,等时机成熟后再规划建设。人类的创造力固然伟大,可在自然面前,有时却也显得苍白无力。
同时,实践团成员还前往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第一镇——水磨古镇进行调研。据了解水磨镇在地震中近2万人受灾,92人死亡,大量居民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公共设施和对外道路损毁严重。然而如此毁灭性的破坏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灾后重建工作的统一部署下一一恢复,并被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全球最佳范例》杂志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水磨镇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区,实践团队员看到在灾后重建中这里赋予了厚重的南粤元素,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连梅绽放。实践团队员在这里感受到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度难关重建家园的巨大力量。
另外实践团成员还对羌族民居萝卜寨建筑灾后恢复进行考察。萝卜寨分为老寨和新寨,均为黄土羌寨。实践团成员午餐是在居民王大哥家吃的,一家人待人特别热情。站在屋顶,眺望雾气缭绕的青山,甚是惬意。山间的梯田,配着群山、白云、峡谷、弯曲的岷江,有人间仙境的感觉。而寨子中的路标有很多羌族特色的针织品,都是村民亲自手工打造。地震固然可怕,但是我们相信,只要万众一心,地震重建会越来越完善,羌族人民未来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编辑:尚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