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bottam Shrestha(中文名: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是尼泊尔阿尼哥协会主席、翻译家,还是一位著名的神经内科专家。他于199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获临床神经学硕士学位,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神经内科专家。2012年,他被尼泊尔阿尼哥协会选为主席。这是一个由尼泊尔留华学生组成的友好组织,为中尼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塔姆翻译到尼泊尔的第一部影视作品是《香樟树》,今年又翻译了86版25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此外他还尝试把中国文学介绍到尼泊尔。今年他翻译了武汉籍诗人曹建勋的作品《当心从鸟巢放飞》,目前正在翻译《道德经》等一系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
2016年6月7日我面对面的采访了来北京参加“中外影视译制高级研修班”活动的塔姆先生,有幸了解了尼泊尔影视发展现状。现将录音材料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李正荣(以下简称李):塔姆老师您好,您能讲讲您在翻译《西游记》遇到过哪些挑战吗?
Sarbottam Shrestha(以下简称塔姆):汉语一般是一个音节一个词,最多两个音节。但是尼泊尔词语比较长。比如描述同一含义的一句话,中文大概三秒能说清,但是尼语可能要花六秒七秒。这就是电影电视剧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比较大的问题。如果只是单纯的说翻译倒无所谓,但是电影要配音,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在原意不变的情况,用比较简单比较短的词表达原意,是很有挑战的一件事。
李:那您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应对这种挑战的呢?
塔姆:我在翻译的时候,会一边看电影电视剧剧本一边看原剧。在看剧的同时,还会注意人物的口型。汉语中出现的一些音,我会尽量找尼泊尔语的同义词。
李:您愿意把自己描述成一位什么样的译者?
塔姆:我是一名非职业的译者。本职工作是医生。我本人是一名能够接受不完美的完美主义者,在翻译过程中也是这样,我可以接受我的失败,但是我会尽力去追求翻译中的完美。
李:也就是说,要尽力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
塔姆:对啊。
李:您一般是通过什么渠道观看中国电影?
塔姆:我们国内电影院没有放映过中国电影,电视剧还好,会在电视上播出。但是电视剧又不会一次播完,要花很长时间才能看完。所以一般我就买碟片看。
李:那您国家的电影院一般会播放那些国家的电影?
塔姆:本国的,印度的,偶尔还有一些美国的好莱坞大片。
李:一般是什么类型的电影?
塔姆:什么类型的都有,科幻,爱情等等。
李:您能简要的介绍一下中国影视在尼泊尔的译制概况吗?
塔姆:现在还没有被翻译成尼语的中国电影,电视剧也就翻译了两部:《香樟树》和《西游记》。所以今后我们会继续选择译制一些反映中国社会主流动态的影片。
李:尼泊尔普通观众一般会观看那种类型的影片?
塔姆:一般是印度电影或者尼泊尔电影。但是由于尼泊尔电影水平不如印度,因此它基本是在模仿印度电影的风格。
李:尼泊尔普通观众观看的影片一般是配音版的还是有字幕的?
塔姆:我们国家的识字率不是很高,所以一般配音版的影片比较受欢迎。
李:您对中国电影电视剧在尼泊尔传播有什么好的建议?
塔姆:目前,在尼泊尔播出的中国电影电视剧很少,是一块处女地。而且现在能够将中国电影翻译成尼文的人才很有限。另外配音这项工作开销很大。因此,我们会选择好的影视作品译制成尼文。也就是那种值得重复播放、很有文化底蕴的中国影视作品。比如由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历史剧或者纯艺术片等。纯粹的娱乐作品不能长久的吸引人,因此这钟影视作品的译制价值就不是很大。
李: 我们都知道,许多国家在引进国外电影时都要通过一定的审查秩序,那在您的国家,一般什么类型的影视作品会被禁止播放呢?
塔姆:一般来说就是对尼泊尔不利的影片。具体来说,西方价值观念开放,对爱情的表达很大胆,因此一些过于暴力,暴露的影片会被受到限制。而印度和尼泊尔的文化价值取向相近,大部分影片会被引进国内,但是一些对尼泊尔不利的影片也会受到限制。比如去年还是前年,印度拍了一部电影,说佛陀是印度诞生的,其实佛陀诞生地在尼泊尔境内。因此,这类电影就会受到限制。
李:那除了要注意选材外,还有其他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塔姆:选好材以后,就涉及到文字翻译,还有配音的工作。过去我们国家电影业比较发达的时候有,每年可以出品60多部电影,还有很专业的配音演员或者配音导演。因此剧本翻译完成后,后期的配音工作交给他们完成并没有什么问题。
李:请问尼泊尔有什么好的电影可以推荐到中国来吗?
塔姆:反映尼泊尔少数民族或者当地风俗的影片会比较吸引中国观众,一般的大片或者爱情片可能并不会引起中国观众的兴趣。比如反映150年尼泊尔历史的《白老虎》(汉译)。
李:您对年轻的译者有何寄托?
塔姆:做翻译一定要精通要翻译的语言和母语。而这需要一定的磨练,要有一定的耐心和积淀。尽管在尼泊尔译者的报酬并不是很高,但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毕竟这对中尼文化交流有着巨大的贡献。译者心里有这样的想法,也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