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兼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文化和旅游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教指委副主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文创分会理事长,国家艺术基金规划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文化产业年鉴》(中、英文版)主编。《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0)》编制课题组组长,全国人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起草专家组成员。
范周教授专注于文化政策、区域文化经济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研究”及中宣部、北京市等多个部委和地方政府委托的文化发展研究及文化产业规划的编制工作,曾围绕首都文化建设发布、出版多篇著作。
记者:您好,请谈一谈您是如何与北京这座城市结缘的?您与北京这座城市之间有着哪些故事?
皇冠比分网:2004年秋天我来到北京,开始了在中国传媒大学的学习、工作生涯,到今天已经有十五年了。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现代活力的城市,在过去的十五年中,我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首都发生的巨大发展与变化,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无限魅力。
从个人经历上来讲,我最难忘的就是2008年的夏天,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我在开幕式的前一天观看了彩排演出,那个震撼的场面我至今记忆犹新。那一年,许多情侣选在八月八日开幕式当天领证结婚,很多人都希望可以在八月份生出奥运宝宝,中国传媒大学的很多同学甚至一整年都在进行志愿者服务工作,包括我在内,这座城市中的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共同参与、关注着奥运这个举国盛会。
过去的十五年同样也是北京市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关键阶段,这期间,北京市的文化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而我个人的工作经历,可以说同首都文化建设的时代机遇是密切相关的。2006年,我在中国传媒大学带头创办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发展,如今中传的文化产业专业已经正式成为北京市高精尖重点建设一流学科,同时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批代表性成果,发挥了智库的重要作用,积极为首都的文化建设进程添砖加瓦。
记者:北京城市战略定位之一是“全国文化中心”,作为一名学者,您曾经著有《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解析》等一系列研究首都文化产业的著作,也参与过很多北京乃至全国性的文化活动,请您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谈谈北京市的文化建设,并给出自己的建议。
皇冠比分网:北京是一座千年古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近年来,北京市坚持“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不断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出多项扶持政策,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与突破,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2019年上半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达5818.8亿元,同比增长9.1%,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面对国家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战略机遇、三个文化带繁荣发展的时代机遇、“一体两翼”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空间机遇、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市场机遇,北京要建设好全国文化中心,还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科学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把握政策机遇,结合新时代要求不断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第二,要创新体制机制,以文化和旅游、金融、科技等领域的融合发展为契机,充分挖掘并整合区域资源,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第三,要统筹推动三大文化带建设,发挥区域地缘优势,实现历史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注重区域间合作交流。第四,要以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机遇为抓手,综合“政用产学研”等多方力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持、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协作。第五,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利用优质平台资源大力引进与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推进产学研有效互动。
记者:北京文创大赛到今年已经连续举办第四届,作为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您认为大赛对北京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皇冠比分网:今年闭幕式上,我代表智库研究机构发布了《北京文化创意大赛评估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北京文创大赛创办以来,参赛项目数量以71.42%的复合增长率不断上升,大赛整体规模不断扩大。百强企业融资需求不断提升,从2016年的17.78亿增长至2018年的89.7亿。参与项目评审和路演的专家人次从第一届的235人次增长至第三届的600人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9.79%。
北京文创大赛举办四年来,覆盖区域日渐扩大,从最初单一的北京市,发展到以国内赛区为主体、辐射海外文创项目的格局,赛事影响力逐步提升,竞争力不断壮大。大赛的举办,让很多城市、很多企业看到了其他城市和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使全国范围内创新创意资源得到了有效释放,也让城市和企业之间在文创领域的协同合作成为可能。
同时,北京文创大赛不但把优秀的文创项目选出来、晒出来,还把项目包装以后推广出去。同时,组委会安排了足够的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介入,为文创项目和文创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帮助它们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未来,北京文创大赛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继续提升赛事的专业化、标准化、制度化;其次,大赛平台应进一步向社会开放,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记者 :新时代,北京将首都文化的内涵定义为“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您认为北京市应该如何更好的发掘这些内涵,进一步扩大首都文化的影响力呢?
皇冠比分网:首都文化立足于首都定位,根植于北京市的特色文化资源,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起着示范性和引领性的作用。北京市的发展目标是要建设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和“具有广泛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全球中心城市”,弘扬和发展首都文化,既是新时代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核心要义,同样对北京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
发掘首都文化内涵,扩大首都文化影响力,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力。第一,科学制定首都文化发展战略,加强城市整体规划,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完善的保障措施。第二,大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增强文化生产能力与水平。第三,针对首都文化积极开展保护与传承活动,夯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鼓励博物馆及各类文化企业通过开发相关文化产品等手段弘扬首都文化。第四,充分挖掘并整合文化资源,借助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等发展契机,创新首都文化展示与传播形式,提升首都文化在国内乃至国际间的影响力。第五,支持搭建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国际交流平台,打造促进首都文化产业与国际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机制,主动传递首都的文化形象与声音。
记者:文化“走出去”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现阶段,北京乃至我国的文化产业应如何同文化传播相结合,实现中国文化的“走出去”?
皇冠比分网:第一,做到知彼知己。文化产业要想实现走出去,知彼知己很重要,我们要充分了解目标国家和地区需求。
第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注重文化产品和国民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相结合。
第三,重视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舌尖上的中国》打开了国外了解中国美食的一扇窗口,收到了来自国内外的好评,其中语言的流畅转换功不可没。语言是了解一切文化最基础的工具,在文化海外传播的过程中,要重视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
第四,做好非语言类的文化产品销售。很多非语言类文化产品如音乐、舞蹈、杂技等不用讲话都能看懂,很容易在国际上通行。真正的文化“走出去”是文化产品“走出去”,如果文化产品进入到市场,进入到了消费环节,我们的文化精神自然而然地也就带出去了。
第五,了解文化传承和文化心理。了解一些国家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心理对实现文化走出去非常重要。对一些国家国民心理上诉求和对我们文化的接受能力,以及一些心理因素导致的消费习惯要做好充分的估计。